分类目录归档:齊為澳門動腦筋

梁司:利用優勢抓住機遇融灣區

本文已刊登於 2019.04.15 澳門日報 第B06版:澳聞

澳具天時地利人和相對優勢

梁司:利用優勢抓住機遇融灣區

        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日前在發策“積極有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座談會的互動環節上表示,不少與會嘉賓提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不可以拖時間,故他亦從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作出分享,認為澳門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相對優勢。

20190423001

中葡平台作用重要

        梁維特表示,是次參與發策座談會是以“發策好朋友”身份出席並從中學習,認為與會嘉賓的發言有啟發性,座談會主題是積極有為,他認為“為”有兩種意義,分別是為甚麼而做和有何作為。

        他曾提過參與大灣區建設“莫等待、抓實幹、不空談”,天時就是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難得的機遇,藉國家的大政策令澳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全局優勢就是地利,要思考澳門在大灣區全局產生甚麼作用。人和則是澳門要如何發揮精準聯繫的功能,澳門較重要的功能是“中葡平台”,是香港及廣東九市無法代替的,故澳門是橋樑“走出去”、“引進來”的功能,多於是同一制度下政策的競爭者。

        比較全球其他灣區, “一國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但這些優勢令融合過程的難度相對提高,梁維特稱,為何國家明知如此仍要選擇把澳門、香港加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梁維特認為或因制度差異令粵港澳大灣區有別於其他灣區。

有機結合創新試驗

        他說,當全球提出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同時亦提出國際標準、國際規則,粵港澳大灣區某程度上會否就是國際標準、國際規則與中國效率的優勢有機結合的創新試驗田、創新共同體,若能成功,相信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灣區的差異。

灣區資源無分彼此

        梁維特又提出一點意見予大家思考,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很多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當大灣區出現、逐步邁向成熟時,日後提到的是澳門資源、廣東資源還是大灣區資源?若大灣區資源無分香港、澳門、廣東時,能否更加把優勢發揮出來?他又希望更多社會人士在推動大灣區過程中,在各自的社會崗位上多向政府提出要求,共同推動建設大灣區。

20190423002

專家勉澳有心有膽走出去

本文已刊登於 2019.04.15 澳門日報 第B06版:澳聞

專家勉澳有心有膽走出去

        日前在發策舉行的齊為澳門動腦筋“積極有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座談會上,三位嘉賓分別演講,為澳門融入灣區發展建言獻策。

20190422001

醫療發展空間大

        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嘉賓先從“他山之石”的角度發言。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有完善的商業鏈,灣區城市內的商業物流速度之快、同時擁有四個核心發展城市等優勢不是其他灣區可媲美。澳門應利用充裕的財政儲備,到大灣區投資,於金融商業、科技等尋找發展機會。又認為大灣區的醫療發展將有很大的空間,澳門即使沒有豐富的醫療經驗,亦可擔當投資者的角色,並利用“一國兩制”優勢吸引內地,以至世界各地的醫療人才參與,提升融入灣區發展的速度。

        張志剛指出,有人認為“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但其實“一國兩制”已提升到國家發展層面的方針策略。澳門更應利用自身的優勢,於大灣區發展中推動某些領域的事業“上一兩個台階”,造福大灣區及澳門的居民,再次證明“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他鼓勵澳門要有心有膽,積極走出去,相信發展的空間會無限大。

20190422002

力當精準聯絡人

        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愛平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大戰略定位在“規劃綱要”有非常清晰的界定,澳門要積極扮演“精準聯絡人”角色,主動融入大灣區的五大發展戰略。為此,他提出五點建議,一是發揮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共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二是發揮科技創新走廊節點作用,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發揮“精準聯絡人”的帶路者作用,參與“一帶一路”重要支撐的建設;四是發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示範作用,打造能力更強的“區域合作型政府”;五是發揮促進社會保障與社會治理合作的先鋒作用,構築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20190422003

灣區市場一體化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以“澳門視角”發言時提出,“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世界著名灣區最顯著的區別,既是優勢也是挑戰。大灣區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在體制、機制和制度上尋求突破,如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統一市場規則體系,尤其在經貿投資方面,建議以香港特區在投資貿易領域的法律制度為藍本或重要參考。

        他認為,“規劃綱要”賦予澳門“中心城市”的地位,澳門必須積極作為,參與區域合作時要多考慮橫琴這個平台。對於橫琴建設國際休閒旅遊島,他認為今後橫琴與澳門應是合作大於競爭,發揮共生效應。又建議政府進一步做好“規劃綱要”宣講工作,在大灣區建設中重視發揮智庫作用。

20190422004

蕭志偉:面對機遇積極有為

本文已刊登於 2019.04.15 澳門日報 第B06版:澳聞

發策中心辦融入大灣區發展座談會

蕭志偉:面對機遇積極有為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舉辦齊為澳門動腦筋“積極有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座談會,發策會長蕭志偉提出澳門在參與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過程中值得繼續思考的方向:一是面對機遇,要積極有為、自強不息;二是面對挑戰,要勇於創新,大膽闖、大膽試;三是面對競爭,要取長補短,發揮澳門所長,服務灣區所需。

20190418001

        座談會昨日下午二時半假科學館會議廳舉行,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外交公署政研室副主任蔣瀟帆、澳門中聯辦研究室副主任徐競等逾百人出席。

創新大膽闖大膽試

        蕭志偉於致詞指出,面對機遇,要積極有為、自強不息。參與大灣區建設,為企業帶來無限的機遇,為年輕人就業和創業帶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為廣大居民帶來更廣闊的生活空間,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堅實的支撐。因此,緊緊抓住機遇,需要“快幹”。面對新發展階段,需要全社會以奮進的姿態,不斷開闢新局面;緊緊抓住機遇,還需要“實幹”。將自身的發展有機地融入到大灣區中,在大灣區規劃的落實上投入更大精力,更加積極有為地把澳門自身建設和灣區建設進行到底。

20190418002

        面對挑戰,要勇於創新,大膽闖、大膽試。在融入大灣區的過程中,政府要創新行政管理模式,進行自身變革,漸進調整和革新不合時宜的制度安排,以思維創新和法律創新,不斷進行制度創新和制度建設。大灣區城市的改革開放一直敢為天下先,需要把“一國兩制”的優勢和廣東優勢結合,把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使得制度性差異成為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所在,面對挑戰,澳門更要乘勢而上,將挑戰變為改革動力,讓澳門蛻變成為更有競爭力的灣區中心城市。

打造開放互通平台

        面對競爭,要取長補短,發揮澳門所長,服務灣區所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相信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推動,當三者有效結合時,才能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最大的功效。因此,需要繼續充實一中心的功能,進一步發揮一平台的優勢,加快推進一基地的構建。面對歷史機遇,澳門除了加強自身建設,更要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發揮協同效應,持續打造開放互通的平台,提升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與大灣區城市共同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

        會上,“他山之石”由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華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楊愛平主講,而“澳門視角”由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主講;之後有互動環節及“群言堂”。

20190418003

澳宜把握灣區變化促發展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深學者倡“雙轉型”推動多元經濟

澳宜把握灣區變化促發展

        發策大灣區座談會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以“把握灣區變化之機遇”為題發言。

        他指出,澳門要打灣區品牌,擴發展空間,建議設立大灣區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大灣區垃圾處理新能源公司、大灣區綠色金融投資基金、大灣區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等,未來,可多與內地各省市就綠色金融上合作,由澳門起步探索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

        郭萬達表示,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前瞻看,大灣區將更加重視開放及港澳作用,實體經濟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亦相繼被重視。

20180710001

六大變化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一流灣區的基礎條件,包括經濟高度發達、創新資源集聚、生活環境優質、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區域發展格局功能明確。同時,有六大變化的機遇,包括城市之變,即獨立城市向城市群、都市圈轉變,空間投資機會相應加強,還有經濟之變、創新之變、設施之變、空間之變、要素之變。

        他特別針對澳門提到澳門之變,指出要強化澳門的國家地位和功能,應做好“一中心、一平台”,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包括自由港、葡語國家資源。

20180710002

        同時,要積極推動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例如拓展外部發展空間、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吸引和利用專業人才和高端人才,並與澳門優勢資源“嫁接”,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也要為澳門青年創造更多創新創業機會,解決灣區內的國民待遇問題。

        澳門也要朝着“雙轉型”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包括推動澳門旅遊休閒產業高端發展,構建旅遊大數據平台,推動實現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打造會展品牌。發展特色金融也是要素之一,例如發展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等。

        此外,與灣區內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中醫藥產業的質量控制基地和交易平台。也要建立中葡文化交流平台和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興產業,利用獨立關稅區優勢,成立跨境電商企業。

梁司:找準灣區重點合作機遇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做好準備練好內功  搭上國家快車

梁司:找準灣區重點合作機遇

        澳門發策大灣區座談會上,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以“澳門視角”為題,分析粵港澳大灣區下澳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梁司長認為,大灣區城市各有特點和優勢,澳門需要根據各城市的特點,結合雙方優勢,找準澳門與各城市的合作重點。無論政府、企業、個人,都需做好充分準備,練好內功,裝備自身,提升競爭力。

20180706001

正確處理五關係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建立高層次協調機制與發揮各方積極性、保留各自制訂切合實際的規劃和政策措施的靈活性之間的關係;

        二是深入融合、實現共商共建共享與保持各自固有的優勢和特色、兼顧各方不同利益之間的關係;

        三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與精準發力、發揮各方獨特作用之間的關係;

        四是鼓勵創新驅動、開發新產業新業態與保持傳統產業的優勢和特色、推動傳統產業創新及提升之間的關係;

        五是重視大型企業和機構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與兼顧中小企業、專業人士和青年人參與、為廣大居民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機會創造平台之間的關係。

發揮所長增競爭

        澳門將根據灣區所需、澳門所長,在大灣區重點發揮好幾方面作用:

        一,發揮澳門精準聯繫功能,為大灣區構建對外交流的平台。發揮澳門歸僑僑眷資源優勢,特別利用澳門精準聯繫內地與葡語系、歐盟及東盟國家的優勢,助力大灣區“走出去,引進來”。

        二,發揮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優勢,與大灣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目的地。發揮旅遊管理、教育和培訓資源及優勢,加強建設旅遊教育培訓基地,與大灣區城市加強旅遊職業教育合作,提升本區區域旅遊服務水平。

        三,加強中醫藥產業合作,與大灣區共同開拓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澳門將發揮與葡語國家及歐盟特殊關係的優勢,加強與大灣區中醫藥科研、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健康服務等方面合作。

        四,發揮澳門中西文化交往歷史悠久的優勢,與大灣區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葡語國家文化交流和合作。

20180706002

完善法律提效率

        無論政府、企業、個人,需要做好充分準備,以迎接挑戰。政府要加快管理制度創新,完善法律法規,提升行政效率,推動智慧政府建設。公務員更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和思維;業界要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銳意開拓的思維,包括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開發新產品;社會各界都應把握時機,積極進取,不斷自我增值。特別是青年人,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樑和希望,更應具有創新的精神,要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

        此外,澳門要在過去與大灣區城市合作的基礎上,增強彼此了解,特別加強法律、管理制度和政策差異的了解,加強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的了解。同時,要認真貫徹“開放”和“創新”的理念,努力發揮澳門的優勢,與灣區城市合作打造高端的開放和創新平台。

        澳門應緊緊把握機遇,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提升廣大居民福祉,特別是為專業人士、青年和中小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和機遇,努力讓澳門廣大居民都可分享到大灣區發展的成果。

深層思考發展路

        另外,梁司長在會上亦憶述早前考察葡萄牙和巴西期間,指出當地政府和商界對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相當感興趣。由此可見,澳門的存在已不止本身的經濟價值,社會各界要深層次思考澳門往後的發展路向。他亦提到,面對內地各城市的人才爭奪戰,本澳要膽子夠大,思維開放,不能只蹉跎於小細節位,政府、業界以及培訓機構應多思考發展;否則慢半拍,本澳的競爭力就會落後。

20180706003

發策灣區座談研澳融入國家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三點思考澳自身優勢配合發展

發策灣區座談研澳融入國家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昨日舉辦“齊為澳門動腦筋,行動起來:把握灣區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座談會。發策會長蕭志偉認為,澳門在參與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過程中,有幾點值得思考關注:一是思考如何加快優化澳門治理機制,與時俱進融入大灣區發展;二是高度發揮澳門資金自由港優勢;三是要發揮優勢,並鞏固澳門自身支柱產業。

20180702001

        座談會昨日下午二時半假旅遊塔會展中心舉行,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社會各界人士約三百人出席。蕭志偉表示,澳門社會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形成一套有成效的治理機制,這種治理機制為澳門的高效率參與大灣區建設,以及未來應對各種挑戰,提供了經過時間歷練的“實戰經驗”。但必須正視的是,隨着社會多元訴求發酵,以及外圍快速發展所客觀形成的競爭,社會對政府施政的要求只會不斷提高。

20180702002

創新行政管理

        因此,在融入大灣區的過程中,政府要創新行政管理模式,漸進調整和革新不合時宜的制度安排,靈活應變制訂相關政策,實現科學施政。如以思維創新和法律創新,讓澳門居民享有的社會福利服務,能夠隨着居民的流動延續到大灣區,更好配合大灣區的發展需求等。

        蕭志偉表示,現時澳門政府財政穩健,稅收結構相對簡單,作為微型開放經濟體,營商環境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吸引力。澳門有條件以中葡商貿服務平台為契機,堅持金融開放與金融創新,利用特色金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加強與灣區城市的金融合作,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同時,推動澳門發展成為葡語系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內地的理想通道。主要由兩個方面入手,探索在中葡商貿往來中,使用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的可能性,以及打造相關金融產品,吸引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機構以及國家大型基金落戶澳門。

發揮世旅優勢

        蕭志偉提到,澳門要充分發揮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優勢,把旅遊發展的業務管理、培訓能力與大灣區分享,打造澳門成為區域性旅遊職業教育培訓基地。除發揮“一中心”的優勢,自身更要加快“一中心”建設的步伐。

        現時,全球各地都關注中產消費市場,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內地中產的市場龐大,但目前內地中產來澳佔比不多。因此,澳門需要加快完善各種配套服務,尤其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關便利化、服務質素提升、旅遊產品的多元化等,才能拓展遊客市場,向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邁進。

        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強調各要素的流通。面對新時代來臨,澳門持續數世紀的對外經貿、文化交流的歷史證明,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實現互利共贏、持續發展。相信澳門在融入大灣區發展過程中,當中的“飛地模式”、“澳大模式”、“澳人澳企”的“澳稅模式”等,是值得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探討的課題。

201807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