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發策中心一行參觀“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主題展覽

本文整理自 2025.08.31 澳門日報A10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由會長蕭志偉、副會長劉本立、理事長高岸聲和秘書長陳志峰率一行二十一人觀展。展覽中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泛黃的文獻,無聲地訴說著澳門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血脈。

蕭志偉表示,展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家國情懷”四個字的重量,澳門同胞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用行動詮釋了“同舟共濟”的意義,銘記歷史不是沉溺於苦難,而是以史為炬,照亮未來。

高岸聲表示,作爲新時代澳門青年,我們要將先輩們的愛國基因、抗戰精神轉化為守護澳門繁榮穩定、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動力。

 

發策中心:三建議振產業穩就業

本文整理自 2025.07.07  澳門日報A2

 

由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主辦的“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昨日(7月6日)下午三時假世貿中心蓮花廳舉行,今年主題為“齊心協力 · 共築社會幸福基石”,主辦單位期望通過學者及社團代表一同探討如何把握新時代發展機遇,振興澳門產業,築牢民生基石。發策三建議:振產業穩就業:支援新產業、精準護民生、促澳琴發展

    發策理事長高岸聲致辭時表示,謀劃澳門未來發展,必須“上接國家規劃所需,下承澳門地區所長”,共築社會幸福基石必須以“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為基調,持續探索創新的模式、制度及體系,並轉化為規劃目標,為澳門的長治久安構築堅實的發展根基。他提出三點建議:

增加青年實習機會

    一是建立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援體系,建議應積極調配財政資源及各項基金,加強對潛力新興產業的長期投入,尤其關注產業中長期發展的韌性;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提供青年實習機會與職業發展通道,避免澳門青年“結構性失業”與“技能錯配”的情況。

    二是構建以人為本的民生治理模式,建議運用精準、具針對性的民生支援政策,優化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財政支出效能,構建多維度、多樣性的民生支援及協助機制;就業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和民生福祉的“助推器”,須關心不同年齡層居民的就業情況,持續監測就業率、薪資水準、技能缺口等,動態調整就業政策。

    三是構築澳琴協同發展新格局,探索跨域合作,促進跨域治理,優化“分線管理”的政策框架,讓澳門與橫琴之間的“人流、物流及資金流”運作效率進一步提升,才能夠實現更高效、更順暢的澳琴協同發展效能。

開放包容攜手奮進

    他表示,發策認為“一國兩制”是澳門社會幸福的堅實後盾,展望未來,澳門應秉持更開放包容的態度,凝聚團結之力,攜手奮進,以制度創新釋放“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向外彰顯“一國兩制”的蓬勃活力與生命力。澳門未來的五年規劃至關重要,特區在治理上需更加關注支援新興產業發展,夯實以人之本的社會幸福基石,以澳琴協同的方向謀劃未來發展新出路。

 

學者獻策經濟發展

    會上,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鍾韻在“他山之石”環節分享“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澳門經濟民生聯盟副主席鄭安庭、澳門中華總商會常務理事兼策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黃仁民、澳門會展旅遊業協會會長何海明、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陳皚臻就“振產業多元,促區域聯通”為題分享;澳門學者同盟理事會會長葉桂平,聚賢同心協會副監事長柳蘊瑜、街坊總會副監事長梁世權、婦聯總會副理事長歐陽月勝,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麥興業以“穩社會發展,築民生基石”為題分享。

發策中心“時政沙龍”座談會“促發展、謀穩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本文整理自 2025.06.27  新華澳報、正報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本次座談會為本中心7月6日(日)假世貿五樓蓮花廳舉行的本年度“齊為澳門動腦筋—’齊心協力’共築社會幸福基石”座談會的預熱活動。會議以“促發展、謀穩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經濟及就業情況、社會發展、產業多元化、區域合作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未來發展之路建言獻策。

一、 立足雙循環戰略支點 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

面對國際經貿格局新變局,澳門正加速構建聯通全球的高水平開放網路。與會者認為澳門憑藉聯通內外的獨特優勢和制度彈性,在離岸貿易領域,如農產品准入、大宗貿易及高附加值產品等領域具有顯著戰略價值。尤其作為連接內地與新興市場的關鍵橋樑作用日益凸顯。當前重點在於破解信息壁壘、跨境法律配套缺位、政策傳導效能不足及供應鏈金融機制薄弱四大瓶頸。通過系統化破除制度障礙,澳門將加速推動企業參與國際分工,釋放“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商貿平台功能。

二、深化澳琴制度銜接 共建區域融合強引擎

當前,澳琴一體化建設步入深度協同新階段。推動合作區第二階段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堅守澳門主導原則,全力構建“新產業、新家園、新體系、新體制”四大發展支柱。與會者認為首要任務是突破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瓶頸。建議在“四共”體制下推進三項改革:一是優化分線管理政策措施使全要素在區域內更加自由流通;二是再造跨境行政流程,實現企業“一站式”辦事;三是逐步消除法律法規、商事規則、職業標準等關鍵領域差異,激發區域融合發展的創新動能。

三、聚焦產業發展新生態 關注青年成長新體系

針對澳門多元化產業戰略深化以及本土青年的發展需求,有與會者指出需有機結合“產業轉型—青年培養—人才集聚”實現相互賦能。一是培養重商思維,深化本土企業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的協作,激發中小企業創富能力,以產業創新創造就業市場;二是在青年競爭力維度鼓勵產教融合,動態調整高校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助力青年更好發展;三是推進專業領域職稱申報及評審及機制,強化職業技能培訓與學歷認證體系,細分行業各專業分工,開闊人才發展前景,同時,加強本地科技人才培養,實現人才互融共贏。

工商界參訪青海拓商機

本文整理自 2025.06.25  澳門日報第A10版

本中心會長蕭志偉與副會長何敬麟共赴青海參訪,考察當地企業及文旅項目,推動青澳兩地企業深化合作,攜手拓展商機。在探索青澳合作新思路,會長蕭志偉與副會長何敬麟提出以下建議:

青澳有望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拓非洲新能源市場

蕭志偉表示,青澳在新能源、藏醫藥、科技農業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澳門作為“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可發揮中葡平台優勢,強化青海民營企業與澳門中小企業深度合作,並利用資金自由港優勢,為兩地企業搭建金融平台,助青海特色產品出海。未來,青澳有望進一步發揮各自優勢,共同開拓非洲新能源市場,推動與葡語國家的科技農業合作與發展。期望是次參訪為搭建青澳長效合作機制,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與西部地區的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青澳互助覓商機

何敬麟表示,青洽會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東西部產業協同、培育綠色低碳經濟新動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是次參與青洽會是澳門工商界與僑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期望透過此行,幫助青海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亦為澳企尋找商業落地機會與發展空間。此外,青海自然風光壯美,民族風情濃郁,兩地可在旅遊產品開發、客源互送、文化交流等方面展開進一步合作。

呂開顏:澳門衛星娛樂場的演進與變革

本文整理自 2025.06.24  澳門日報第A03版衛星娛樂場模式,是澳門獨創的博彩經營模式。在上世紀的博彩專營時代,其他有意開賭場者都需與專營公司合作,於是逐漸衍生出衛星娛樂場的經營方式。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呂開顏表示:  一、 衛星娛樂場的誕生:特定時期的合作產物

在這種模式下,通常是由非持有博彩經營權的第三方投資者,提供經營所需的物業、酒店及配套設施,並與持有博彩專營權的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博彩專營公司將其部分博彩經營權,置於第三方投資者提供的場地內經營,雙方再按照協定比例分享博彩收益。具體地,衛星娛樂場一般由博彩專營公司負責一般營運和人員管理,從中收取雙方協議訂好比例的管理費,而衛星娛樂場主要負責招引客人和承擔開支。可以說,實際經營風險帶來的虧損主要都是由衛星娛樂場承擔。

二○○二年,澳門特區結束長期的博彩專營制度,隨着開放競爭為澳門博彩業注入全新動力,衛星娛樂場的數量和規模,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擴張。對新獲牌照的承批公司而言,這種模式極大降低了前期建設和購置物業的資金與時間成本,實現了其市場份額和規模快速擴張。同時,這也為持有物業的本地資金提供了參與博彩業高速增長的直接途徑。因此,衛星娛樂場是在市場擴張與民間資本參與的雙重驅動下,博彩業開放初期所形成的一種務實合作安排。

    二、 歷史貢獻:加速擴張與帶動社區

衛星娛樂場對澳門的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其歷史貢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衛星娛樂場推進博彩市場規模化。在博彩業開放後的最初階段,衛星娛樂場將博彩娛樂場延伸至澳門半島各個社區,使澳門博彩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

其次,衛星娛樂場帶動周邊社區經濟發展。多數衛星娛樂場選址於澳門半島人口密集的傳統社區,為社區帶來龐大客流,轉化為對周邊餐飲、零售、酒店等配套服務的需求,成為許多社區經濟的核心,維持了大量中小微企業生存。最後,衛星娛樂場創造大量本地就業職位。衛星娛樂場的發展,直接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涵蓋從博彩營運到酒店服務等多個領域,為本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業職位和收入增加的機會。其關聯產業的繁榮,間接帶動了更廣泛的就業。

    三、 行業影響:治理結構的內在矛盾

隨着博彩業日趨成熟,衛星娛樂場經營模式的結構性問題逐漸暴露,其根源在於其所有權與經營權天然存在的衝突問題。衛星娛樂場與貴賓廳的情況有所不同,貴賓廳畢竟在賭牌持有者的場所內經營,能夠依法整頓違規行為。但是,衛星娛樂場的權責模糊,容易引發治理難題。

在營運中,持有賭牌的承批公司負有最終法律責任,但衛星娛樂場場主卻掌握着相當大的日常經營管理權。這種權力與責任不對等,容易出現標準不一和監控不力等問題,增加政府的監管難度。再加上,國際社會對反洗錢等方面的監管日益嚴格,承批公司須投入巨大資源維持合規體系,但在衛星娛樂場模式下,場主並非賭牌的直接持有者,其履行合規義務的動機與能力,與承批公司存在差異,可能導致合規標準被削弱,構成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而且,衛星娛樂場受到自身硬件限制,難以完成澳門博彩業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長期目標。眾所周知,衛星娛樂場的經營主要聚焦於博彩本身,與會展、零售和娛樂表演等非博彩元素的結合能力,遠遜於綜合度假村。這種模式固化了澳門博彩業的傳統形態,不利於業界將各方資源引向更能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一體化項目中,從而對產業轉型升級構成掣肘。

    四、 政府決策:邁向產業治理現代化

基於對歷史貢獻與負面影響的通盤考量,特區政府決定引導衛星娛樂場有序退出現有模式。此項決策並非否定其歷史貢獻,在新時代背景下,是推動產業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次必然選擇。決策的內在邏輯與新修訂的《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精神一脈相承。新“博彩法”的核心原則之一,就是強化承批公司的直接責任,確保博彩經營活動處於清晰、嚴格的監管之下。根據規定,娛樂場必須設立於承批公司擁有的不動產內,這從法律層面根本性地改變了衛星娛樂場賴以存在的合作基礎。

政府此舉,旨在從根源上解決“權責不清”問題,將所有博彩經營的法律責任與實踐,統一回歸到承批公司這一單一主體上,簡化監管鏈條,提升監管效率。因此,結束衛星娛樂場模式,被視為澳門博彩業告別特定歷史階段的遺留安排,轉向一個法律關係更清晰、治理結構更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的關鍵一步。

這一結構性變革,旨在重塑行業的健康生態,鞏固其長期發展的根基,並確保其發展路徑與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總體目標,以及國家對經濟安全與金融穩定的總體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呂開顏 (澳門學者同盟常務理事、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時政沙龍探討澳門中產發展與變遷

本文整理自 2025.05.22  正報、力報、新華澳報

作為社會結構的中堅力量,中產階級普遍被視為社會的“穩定器”,也是實現“一國兩制”發展行穩致遠的“壓艙石”。為更好釐清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澳門中產階級的發展與變遷”為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座談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調查與方法研究室主任趙聯飛及其他專家學者就中產階級目前面臨的挑戰與機會進行深入討論,探索澳門在經濟結構轉型中激發階層縱向流動活力的路徑,並為澳門社會穩定發展建言獻策。

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削弱中產穩定性

有與會者提出疫情以來,澳門的市場結構發生深刻變化,一部分因行業萎縮、收入銳減向下滑落,另一部分憑藉資源優勢或轉型實現逆勢增長,導致社會財富分配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中產階級的穩定性面臨較大的考驗。此外,澳門青年普遍具備較高學歷,在知識儲備和專業素養上有著顯著優勢,然而當下的就業環境使他們長期在有限的就業選擇中競爭,向上流動空間不足,不僅制約了個人職業發展,也不利於澳門人才梯隊建設與社會創新活力的激發,更為中產階級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潛在危機。

激發階層縱向流動築牢繁榮穩定基礎

有與會者認為,在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過程中,中產階級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值得關注。中產階級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對其研究不僅關乎經濟領域,更具有重要的政治取向意義。因此,如何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激發階層縱向流動活力的路徑,壯大中產階級的規模,並為其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維持澳門經濟社會繁榮穩定,實現“一國兩制”發展行穩致遠的關鍵議題。

琴澳協同發展壯大中產階層規模

有與會者表示,受限於澳門的市場規模,中產階級的發展空間與規模受制於現有的經濟結構。認為可充分借助橫琴的區位優勢與政策利好,通過深化琴澳合作,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從而有效擴大市場空間,為澳門中產階級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構建良好的產業結構,一方面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壯大中產階層的數量基礎,另一方面亦有助於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進而全面提高中產階級的整體素質,為澳門社會經濟的穩定與繁榮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