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峰:澳門十五年免費教育:歷史、發展及成果

發表時間: 2025年9月22日

本文整理自 2025.09.22  澳門日報A02版\

澳門十五年免費教育的推行歷程、發展與成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規劃與逐步落實。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陳志峰從多個角度切入,系統闡述此項政策的歷史背景、階段性進展及其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並進一步展望未來教育制度的優化方向與挑戰。

回顧澳門免費教育制度發展進程,從一九九五 / 一九九六學年才實行七年免費教育,到二〇〇七 / 二〇〇八學年全面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澳門在十二年間便落實了教育的公共化進程,從沒有免費教育到十五年免費教育,成為大中華地區首個真正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地區,讓廣大澳門學生從幼稚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整個非高等教育階段能夠接受免費教育。從政策發展的軌跡來看,免費教育得以實行,得益於澳門“一國兩制”下的行政主導,特區政府聆聽各方意見,整合教育資源、凝聚社會共識,保障了澳門居民受教育的權利與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一、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是澳門全社會共識

回歸後,特區政府按照澳門基本法自行制定本地教育政策。二〇〇二年特區政府施政方針特別提出,有需要評估修訂《澳門教育制度》,並從二〇〇三年開始展開廣泛的社會諮詢。回顧整個諮詢過程,就免費教育的議題上,社會普遍存在兩種不同意見:一是在原來十年免費教育(小學和初中)的基礎上,下延至幼稚教育第一年和第二年,落實十二年免費教育,而高中則以獎助貸全方位幫扶來兜底,待條件成熟再推動高中三年免費教育;二是一步到位,在原來十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既下延兩年又上延三年,一次性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

兩種意見殊途同歸,只不過在於是一步到位,還是循序漸進實現。為甚麼當時主流意見是傾向於循序漸進、而非一蹴而就?主要是因為回歸初年,澳門仍深受周邊經濟低迷的影響,同時爆發了非典疫情,本澳經濟不景,政府庫房“家底”不足。其後,雖然特區政府開放賭權,迎來經濟發展的契機,但總體財政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因此,有意見認為要以大局為重,先推動十二年免費教育,待政府財政更趨穩健、庫房底氣更加足夠,才走第二步、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

不過,隨着《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修訂的時間推移,到了二〇〇五年、二〇〇六年期間,政府庫房開始得助於博彩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紅利,“家底”漸漸積累起來。特區政府廣泛聽取了社會不同的意見後,經綜合考量,最終提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在《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明訂澳門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幼稚教育階段下延兩年追認至二〇〇五 / 二〇〇六學年,至於高中免費教育的落實,則不晚於二〇〇九 / 二〇一〇學年實施。

二、實現十五年免費教育得益於澳門全社會共同推動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頒佈的《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規定:一方面,先行將免費教育擴展至幼稚教育一年級和二年級,通過追溯方式自二〇〇五 / 二〇〇六學年起實施,優先保障幼稚教育需求;另一方面,明確不晚於二〇〇九 / 二〇一〇學年全面實施高中免費教育。其後,特區政府提早行動,於二〇〇七 / 二〇〇八學年正式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這一舉措得到社會的廣泛贊同。在此之前,澳門實行“傾向性免費教育”,家長需承擔“補充服務費”等雜費,而《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補充服務費”納入免費範圍,使免費教育從“傾向性”邁向實質免費。

十五年免費教育得以落實,不是單靠一兩個社團、一兩位立法議員的呼籲和推動,而是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是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凝聚社會共識、作出民主決策的典型案例。澳門教育界、立法會乃至全社會都對相關政策踴躍發表意見,特區政府則注重聆聽社會各方面聲音,適時調整相關政策的實施,最終通過立法以“兩步走”的形式落實了十五年免費教育。其後,特區政府亦審時度勢,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提早到至二〇〇七 / 二〇〇八學年落實高中免費教育,全面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

三、十五年免費教育有力保障教育公平和品質

十五年免費教育,充分保障了澳門學生入學機會和受教育機會,教育公平逐漸在澳門得到體現和彰顯。從中學階段毛入學率和中學階段教育完成率兩個指標,可以體現得助於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實施而持續進步:中學階段毛入學率從一九九九 / 二〇〇〇學年的78.8%,到二〇二二 / 二〇二三學年的92.6%;中學階段教育完成率從一九九九 / 二〇〇〇學年的58.8%,到二〇二二 / 二〇二三學年的89.9%,總體呈現較大幅度的進步,充分反映了教育公平得到逐步體現。

自二〇〇三年以來,澳門開始參加“國際學生評估專案”。從一開始在科學、數學和閱讀三大素養處於國際中上游位置,到如今上升到世界前列,取得了顯著進步。從三大素養能力量尺的比例來看,澳門低水準階段的學生越來越少,反之高水準階段的學生越來越多,說明澳門現有的教育體制,能夠培養出越來越多在未來具有競爭力的人才。目前,澳門在PISA評估框架之中已經邁進“教育品質高且兼具教育公平”的地區。PISA 二〇二二結果更顯示出:澳門在參與的八十多個國家 / 經濟體中,在主要測試領域的數學素養表現首次位居全球第二,科學素養位列第三位,而閱讀素養位列第七位,且三項素養的總體表現更位列世界第二。同時,研究亦指出,澳門的基礎教育系統持續優質且公平,位列全球之冠、領先世界。

澳門在實行十五年免費教育以來,教育公平和教育品質都得到逐漸的體現和提高,澳門教育的公共化進程後發而先至,在大中華地區後來居上。十五年免費教育為澳門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及高端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具有劃時代意義。展望未來,特區政府應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努力創造更多條件,優化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讓澳門年輕一代接受更高質量教育,助力構建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