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最新动态

“創新社會治理,踐行善治之路”──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成立十六週年專題研討會

 

“創新社會治理,踐行善治之路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成立十六週年專題研討會

 

本中心將於二零一四年一月四日(周六)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辦“創新社會治理,踐行善治之路──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成立十六週年專題研討會,邀請內地和香港著名學者與本澳各界人士共同探討社會治理的創新,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本中心成立至今已十六年,一直積極參與“一國兩制”的實踐,堅持以科學、開放及客觀的態度,踏實進行澳門發展研究。本中心多年來分別就特區多個領域進行較深入的課題研究,並積極集思廣益,凝聚各界智慧和力量,為特區建設出謀獻策。

上月十八大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澳門特區作為祖國大家庭的組成部份,既需要積極完善、優化並提升自身的社會治理能力,也需要深思在國家整體發展進程中,如何配合國家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繁榮富強。為凝聚社會智慧,深入探討上述議題,本中心將於二零一四年一月四日(周六)下午三時於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創新社會治理,踐行善治之路──本中心成立十六週年專題研討會”。

研討會邀請了內地、香港著名學者與本澳嘉賓就如何提升國家或地區的治理能力,以及國家與地區在治理方面的互動關係等議題作專題探討,會議亦設有互動討論環節,讓與會者和專家學者直接互動,共同探索社會治理創新,共覓善治之路。

研討會歡迎有興趣的市民參與,以互動爭鳴。唯因會場座位有限,希望有意參與活動的朋友,預先致電該本中心留座。市民如欲了解更多活動詳情,可聯絡本中心秘書處查詢(電話:28780124;傳真:2878 0565;電郵 :cpedm@macau.ctm.net)。

 

“齊為澳門動腦筋—-凝聚澳門心 共圓中國夢”座談會歡迎辭

 “齊為澳門動腦筋—-凝聚澳門心 共圓中國夢”座談會歡迎辭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  梁維特

〔2013-07-14〕

各位來賓,

大家好!

歡迎各位出席本年度的“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首先謹讓我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對各位在假日撥出寶貴的時間,共同為澳門發展出謀獻策,尤其對強世功教授專程從北京到來發表演講,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圓“中國夢”的發展理念。作為國家的其中一個特區,澳門居民也紛紛熱議、思考“中國夢” 與澳門,與自身的關係。因此,我們今天特別以“凝聚澳門心 共圓中國夢”,作為本年度“齊為澳門動腦筋”的主題,希望藉着這個平台,跟大家一起思考、探索如何共圓“中國夢”。

在本中心的初步討論和研究中,我們認為,“澳門夢” 是澳門整體的夢,也是每個澳門人的夢,更是“中國夢” 的組成部分。

第一,“澳門夢”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是具有澳門特色的“中國夢”。“澳門夢”與“中國夢”相輔相成、不能分割。一方面,澳門本來就具備樸實的民風、溫暖的民情、多元的文化這些寶貴資產,特區成立以來,中央對我們一直大力支持,“一國兩制” 的制度優勢也日益彰顯,澳門經濟發展、就業理想,民生改善,加上“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發展定位,以及澳門特色政制民主實踐經驗等有利的條件下,我們應該有信心應對挑戰,把澳門發展成軟硬實力兼備、蘊含獨特價值內涵、市民安居樂業的精品城市,讓本地居民引以自豪、讓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 更加認同信任。這既是澳門居民的共同期盼,亦是實現民族復興、 共圓“中國夢”澳門篇章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應當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推進祖國與葡語系國家的經貿、文化的往來合作,提升區域旅遊競爭力等方面,為“中國夢”的實現作出獨特貢獻。

第二,人們追夢,本身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我們認為,一個人從思考自己的夢想,到確定方向、自強不息、邁步向前,在追夢的道路上磨練和成長,這一過程本身,便已為個人及社會創造價值。而且,追夢所散發的正能量,能夠感染身邊的人,讓社會充滿正面的動力,激發起社會的活力,促進社會和諧。當然,健康的追夢過程必定是守法律、講公德、尚公義,這將能夠為提升個人、社會甚至世界的福祉帶來增量。還要正視的是,夢,或在遠方;路,就在腳下。澳門夢不能脫離澳門和國家的實際,因此,我們應當更深刻認識特區的優勢,努力優化特區發展的薄弱環節,正視並共同解決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在及時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的同時,不斷取得特區和自身的進步。

第三,澳門社會要有活力,要持續向前發展,我們澳門居民就需要有夢想。澳門從來都是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我們深信,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夢想才定能真正實現。我們今天探討“澳門夢”,就是共圓“澳門夢”的過程。我們期望更多社會領袖、更多普羅大眾,共同思考“澳門夢”的內涵和適合澳門實際的實現路徑,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努力,既立足於國家和澳門整體穩定發展的大局,亦高度關注市民個體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機會,建立並不斷完善更加公平正義、更加科學合理的制度,共同思考和致力於特區和市民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從而形成能夠鼓勵人們積極追夢的氛圍,創造更多市民能參與追夢並成功圓夢的環境,讓社會充滿生活和圓夢的正能量,為實現國家富強、特區繁榮、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出貢獻。

各位來賓,據秘書處介紹,今天要求發言的朋友十分踴躍,充份體現大家對祖國和澳門的深厚關愛。我深信,接下來的百家爭鳴,必定珠玉紛呈,為促進國家和個人夢想的同步實現,帶來更多真知灼見。

最後,謹對各位一直關心支持發策的工作,再致最誠摯的感謝。

謝謝各位。

凝聚澳門心 共圓中國夢  本中心七月舉辦“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闡述了“中國夢”的豐富內涵。如何理解“中國夢”以及澳門在實現“中國夢”擔當的角色,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和關注。為此,杛中心正積極籌備相關的“齊為澳門動腦筋” 大型座談會,更於日前率先舉行以“譜寫中國夢澳門篇章"為題的“時政沙龍”活動,共同探討“中國夢” 的內涵和實現路徑。

與會者普遍認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個人的夢與國家整體的夢的有機結合,“中國夢”既着重國家整體的發展和利益,亦重視個體的福祉,不同於以個人成功為象徵的“美國夢"。“中國夢"與個人的夢緊密相連,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承。澳門作爲國家的一分子,毫無疑問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澳門居民有責任協助構建和實現“中國夢”,立足於澳門整體穩定發展的大局,將澳門建設好,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回饋祖國人民。

一個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認同,是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體現。有與會者提到,澳門既有穩固的經濟基礎,亦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樸實的民風、溫暖的民情、豐富的文化,加上“一國兩制”、澳門特色政制民主的實踐經驗,各界應攜手將澳門打造成一個硬實力與軟實力兼備的、蘊含獨特價值的品牌。既要爭取國際社會的認同,亦能獲得居民的肯定,讓澳門居民喜愛澳門、認同澳門,讓外地人信任這個品牌,甚至以“懂得"其內涵而自豪,相信這是澳門居民的共同期盼。

此外,有與會者亦認為,無論夢想最終能否實現,追夢本身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要實現夢想,必須先在自身崗位上努力,而追夢亦不能毫無節制,必須遵守法律規範,要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地區甚至是世界的福祉提升帶來增量,不應造成社會成本和負面影響。即使未必所有夢想均可實現,但在追夢過程中,從認識、瞭解、調整自己夢想,到確定方向,積極前行,得到成長和磨練,已是圓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過程本身就已在創造價值。而且,追夢過程中喚發的正能量,能夠感染身邊的人,讓社會充滿正面的動力,激發起社會的活力,減少負面情緒,促進社會和諧。

本中心會長梁維特在總結時指出,個人夢、澳門夢與中國夢是緊密相連的。澳門夢是中國夢的一部分,是具有澳門特色的中國夢。澳門從來都是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社會要繼續向前發展,各界必定要有,而且一定會有夢想,而討論澳門夢就是共圓澳門夢的過程。他期望更多社會領袖、更多普羅大眾,都來共同思考澳門夢的內涵,政府和民間亦共同努力,自強不息,建立更加公平正義的制度,創造能夠鼓勵人們積極追夢的社會環境,形成人人熱衷圓夢的氛圍,讓社會充滿正能量,讓澳門更上一層樓,為實現國家富強、特區繁榮、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作出貢獻。活動於熱烈討論氣氛中圓滿結束。

為在澳門社會深化上述問題的思考,進一步凝聚特區建設正能量,本中心將以“凝聚澳門心 共圓中國夢”作為本年度重點活動“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主題。座談會將於七月十四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廳舉行,歡迎不同領域、界別的社會人士積極參與,互動爭鳴,出謀獻策。活動詳情可致電本中心秘書處二八七八•○一二四查詢。

“澳門民眾生活狀況調查”新聞發佈會

本中心今日(2012年8月7日)在會址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公佈將展開「澳門民眾生活狀況調查」。

近年來,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澳門社會經濟較快速發展,澳門居民的生活狀況亦同步出現變化,中產階層規模有所擴大,為深入了解澳門居民,包括中產階層市民的相關主觀感受和期望,本中心、澳門基金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共同就澳門居民生活狀況進行調查。

是項調查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規範的抽樣入戶問卷調查,深入了解本澳不同階層的居民對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感受和意見,以及居民對中產階層的認知,再結合較大量的深度訪談,從而提出客觀科學的、具民意基礎的政策建議。調查問卷設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和本中心共同商定。調查對象將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在全澳範圍抽取住戶,而被抽中住戶將會收到主辦單位發出的約訪信函。入戶調查項目將委託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及文化研究所執行,入戶調查時間是2012年8月8日~9月30日。

這次問卷調查所收集數據和資料,僅供該中心課題研究之用,研究成果亦將送交特區政府有關部門作未來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並會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佈。是次入戶調查所得資料將以絕對保密方式處理,研究完成亦會立刻予以銷毀。

訪問期間,調查人員將穿著淺藍色有領的T恤,並佩戴有照片的工作證到訪住戶,希望被隨機抽中的住戶予以鼎力支持,協助完成有關的問卷。市民如對是次調查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預約工作人員上門調查,歡迎以電話或電郵聯絡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熱線電話:8897 2921(佘先生),電郵地址:cwse@must.edu.mo

IMG_6525

IMG_6505

IMG_6539

發策月底”善治”演講會主題鮮明陣容鼎盛

為慶祝澳門特區成立十周年,本中心將於 11月29日 舉辦,並由北京大學港澳研究中心協辦,主題為“走向善治之路”的公開演講會。作為近年國際社會追求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模式,“善治”倡導政府強政勵治與公民積極參與的互動互補,值得澳門社會深入了解,並按照特區實際加以借鏡。

是次演講會嘉賓陣容鼎盛,中美港澳知名學者將分別從不同視角暢論“善治” 之道。來自美國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是現任基辛格事務所董事總經理,也是美國外交委員會成員,曾擔任清華大學教授、《時代》雜誌助理執行主編、外事版主編等職,被世界經濟論壇(WEF)譽為在華最優秀的外國學者,他在2004年發表的題為《北京共識》的研究報告,在國際上引起廣泛注意和討論,是次他將在會上專門闡述國際“善治”經驗。北京學者潘維先生則為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新加坡國家行政學院訪問教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博士,他將從內地經驗談善治之道。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著名時事評論員、時政專欄作家張志剛先生將就香港實踐綜論“善治” 的發展 。各演講嘉賓從不同角度發表獨特的見解,相信有助出席者對“善治”的進一步認識和思考。

本中心還認為, “善治”的推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其中,人才,尤其是政治人才的發掘與培養,是其中一個關鍵。因此,該中心將在會上就澳門特區政治人才與“善治”問題發表演講,分析澳門政治人才現況,並就政治人才的發掘培養提出建議。

是次演講會設互動環節,歡迎出席者與演講嘉賓者作互動討論。演講會將以公開形式進行並設傳譯安排,歡迎市民、朋友屆時出席。市民如想了解座談會的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聯繫本中心秘書處 (電話:28780124;傳真:28780565;電子郵箱:cpedm@macau.ctm.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