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會員動態

發策倡建中葡“兩創”離岸基地

  
蕭生圖文包-0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認同發策會長蕭志偉建議,在澳門建成中葡創新創業離岸基地,中央會再作研究。至於蕭志偉提出希望中央支援,解決本澳互聯網速度緩慢,和方便基地的內地學員赴澳兩問題,李克強建議特區政府可向中央提出。

  與社會各界座談會上,首先發言的蕭志偉認為,經濟適度多元在澳門已擁有良好的基礎條件,目前已進入推動、發揮的黃金階段,需要政府、企業、社團、機構、僱主、僱員、青年等以創新的思維,主動參與。他建議特區爭取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引進更多有活力、有創意的內地優秀人才、優質企業來澳發展,帶頭孵化創新人才、新興產業。

  蕭志偉提議澳門利用好葡萄牙在創新方面擁有的豐富經驗,打造澳門成為葡萄牙、中國內地的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總理對此甚感興趣,追問其理念,蕭志偉稱是指在培養澳門和內地的創意創業人才,激發兩地的創新活力。但提出有兩個問題需要優先解決,包括互聯網速度,希望國家的電信公司可幫助澳門提升水平,以及在方便基地內地學員出入境澳門的方面,建議開放特別政策。

1194baaee9a645f0a5854277bbee904b

李克強總理與社會各界座談會

    澳網速慢成掣肘

  總理隨即回應,認同他利用澳門平台建成中葡創新創業合作基地的“建議很好”,中央會認真研究。並稱特區政府可向中央政府提出需要支持的條件。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 蕭志偉

資料來源:2016年10月13日  A02  澳門日報   發策倡建中葡“兩創”離岸基地  總理指“建議很好”會認真研究

蕭志偉:中葡論壇對澳有“三利”

   “中葡論壇”成立至今十三年,舉辦五屆部長級會議。中葡論壇確立了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地位,取得的成就與澳門的橋樑作用密不可分。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均明確支持澳門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使得澳門中葡平台的定位提升至國家戰略。

    增澳國際地位形象

  經過多年的摸索發展,中葡平台的能量正在逐漸壯大,效應正在不斷釋放,對澳門社會的促進作用亦日益顯現。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認為,中葡論壇唯一常設機構——秘書處就設置於澳門,可見我國以及其他葡語系國家和地區對澳門的重視程度。澳門的社會民生也從中葡雙邊發展中獲益,認為論壇對澳門帶來“三個有利”。

  蕭志偉表示,“三個有利”因素包括:一、有利於提升澳門的國際地位與形象。回歸後,澳門利用自身優勢以及祖國的支持,參與了更多的國際事務。最負盛名的莫過於舉辦第一屆葡語系運動會和APEC旅遊部長會議。從當年一個寂寂無聞的小城,到為世人所知,相信“中葡論壇”絕對是其中一個重要推手。因來自歐洲、南美洲、非洲以及亞洲葡語國家及地區代表齊聚澳門,向各自的祖國以及鄰近國家宣傳澳門。隨着澳門的國際知名度與日俱增,會有更多的內地企業以及葡語國家企業進入澳門投資,或藉助澳門作為跳板。

  二、有利於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將澳門定義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澳門政府剛剛出爐的首個“五年規劃”亦有專門篇章介紹此政策如何實施。若無“中葡論壇”的澳門常設秘書處,國家及特區政府不會作此考量。歷屆部長級會議均在澳門舉辦,對於澳門在中國與葡語系國家與地區雙邊發展的地位提升以及自身業務總量的拓展起不可估計的作用。

    培養語言法律人才

  三、有利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回歸伊始,中央就對當時年輕的特區政府提出了“經濟適度多元”的要求。國家第十二和十三個“五年規劃”以及特區政府首個“五年規劃”中皆有專門篇章探討此政策。可見經濟適度多元為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中葡論壇”可協助澳門妥善解決此問題。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間的橋樑,在對接內地與葡語系國家的企業時,會涉及各行各業,宜擇優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如金融、法律仲裁、語言、貿易服務等,以第三產業為主。澳門利用自己在法律、語言、制度方面的優勢,可以提供“獨一無二”的服務。但澳門最終目的不單做一名合格、優秀的“中介”,而是將其發展為自己的產業。可以在區域合作時具有一定的話語權與經濟地位,同時培養更多的語言、法律人才。

  如果澳門藉着中葡平台的機遇,大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一群高學歷、專業性強的青年能夠充分就業,並擁有廣闊的就業前景,有利於青年人實現理想,增強對澳門社會的認同度,這都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

  “中葡論壇”的順利發展以及壯大,概因其促進了包括澳門在內的一系列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協助我國與其他國家開展經貿合作,提升我國及澳門的國際地位。對於澳門,其進一步發展了本地生產力,改善了澳門社會的生產關係,最終目標增強了“一國兩制”下澳門的綜合實力,是“一國兩制”的又一次偉大實踐。

陳志峰:中葡雙語精英求才若渴


陳志峰-01

  發策副理事長陳志峰表示,澳門應做好中葡雙語的人才培養工作,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中葡商貿合作對雙語精英求才若渴。

  陳志峰表示,近年特區高等院校都集中資源,積極培養中葡翻譯和中葡商貿的人才。在國家的政策推動下,在特區的宣傳推廣下,澳門社會開始看到中葡雙語人才的重要。從過去不少年輕人,甚至他們的家長認為學習葡語不太管用,到現在不少中學都搶着開辦葡語課程。

  年輕人積極學習葡語,主要看到了當掌握中葡雙語後,能夠在法律、公共行政、國際商貿、翻譯、歷史文化等方面有重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憑藉國家和特區的政策,在這一波中葡貿易合作中充分發揮所長。

 不乏學習葡語機會

  澳門不少高校大力發展葡語課程,他們利用一直以來和葡語國家的歷史淵源,發揮語言和學術優勢,推動其葡語相關課程的教學。好像理工近年在成功培育出大量雙語人才的中葡翻譯課程的基礎上,開辦中葡商貿課程。就讀這兩個課程的學生,有機會赴葡交流學習一年,且更會被安排到中葡論壇、葡萄牙駐澳門總領事館等部門單位實習,雙語水平自然較快提高。

  他認為,澳門年輕人已經可以在這個大舞台上展現自身的實力,有利澳門的人才培養工作。年輕人祇要有遠大的志向,在澳門是不乏學習葡語課程的機會和資源。

  當這批年輕人學有所成,足以在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經貿合作這個國際舞台上展現才華和能力,實是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 陳志峰

資料來源:2016年10月04  A02  澳門日報  中葡雙語精英求才若渴

 

 

何海明:海絲角色輻射葡語國

  何海明-02

  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一直受到中央政府、澳門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澳門與葡萄牙在三十三個領域,超過一百二十個項目達成合作,取得令人滿意的豐碩成果。

739457211603212725

「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為客商提供交流平台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何海明表示,在七個葡語國家中,除葡萄牙,其餘均為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一三年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於“中葡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表示,中央政府支持澳門構建“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及“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三個中心,為“中葡平台”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04846920562396011

優質葡語國家產品吸引客商參觀品嚐

   他指出,會展業方面,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於去年起設有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在內地作巡迴展覽的“活力澳門推廣周”自二○一一年的廣西南寧站亦設有葡語國家投資營商環境推介會,讓內地企業深入了解葡語國家營商氛圍,為中葡經貿合作鋪橋搭路,促進“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的作用。

  907207039987134810

中葡澳嘉賓出席「活力澳門推廣週‧福建廈門」葡語國家館開館儀式並合影留念

  隨着“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澳門可更好地發揮“海上絲路”的角色,輻射至葡語國家,如在“第六屆國際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高峰論壇”上,查理斯通(澳門)工程技術與顧問有限公司與莫桑比克政府簽訂了總值約十五億美元的《建設三萬五千套社會住房的合作協議》,項目分佈在莫桑比克十一個省級行政區,該公司主要負責項目的投資、規劃與設計、建築技術、施工、材料供應、人力資源及技術培訓等,可見未來澳門在中葡基建上將發揮關鍵的平台作用。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何海明

資料來源:2016年10月4日  A02  澳門日報  海絲角色輻射葡語國

 

 

 

蕭志偉:五年規劃引評估機制明確方向

ipim_20120720_0Y5iheF8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贊同“五年規劃”,讓各界有明確方向共同推進。草案諮詢時,社會一直關注規劃如何落實執行。今次文本除做好頂層設計,更引入評估機制,且附件中亦加入數據指標,回應諮詢時社會關注的焦點及意見。

  規劃文本中,他關注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文本提到“協助中小企開拓發展、升級轉型。爭取中小企業的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有所增加”,將制定“支持中小企行動計劃”,優化現行資助措施。

  他指出,澳門大部分為中小企,經濟高速發展時中小企受惠不多,經濟調整卻面對不少問題。要保持中小企活力,一方面要體現政府關懷中小企,讓他們受惠經濟發展,希望推動社區經濟落到實處,如現行中小企申請行政牌照、申請輸入外僱手續希望簡便等。以簡便的機制,讓中小企在競爭環境下更快進入業務發展。

  另外關注城市規劃,環境保育與社會發展要取得平衡,兩者宜兼顧,故大體方向應讓社會掌握,政府要有高度智慧讓社會接受這平衡點。同時,草案諮詢時少有着墨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域內容,文本提出做好陸地規劃,“政府會根據中央明確澳門管理海域和陸界,制訂長期整體規劃,以滿足未來二十年的發展需要,並與目前編製的總體城市規劃相銜接”。

679497317346062430

資料來源:2015年9月9日 澳門日報 A10 蕭志偉:五年規劃引評估機制明確方向

呂開顏:開放理念深化珠澳合作

ccc1ddd827189f1e1fd2d511886a9340

  從《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實施,到批准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橫琴新區片區,中央政府始終關注珠澳兩地合作發展,不時推出優惠政策,讓珠澳兩地居民享受合作帶來的好處。

 合作機遇挑戰並存

  每當在合作過程中碰到困難與障礙,中央政府也總是優先考慮澳門居民利益,着力化解雙方之間矛盾,調節分歧。中央高度重視下,近年珠澳共同努力,抓住了橫琴開發與港珠澳大橋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務實推進兩地合作交流,取得顯著良好成績。

   回顧歷史,無論是“珠海特區”,還是“橫琴新區”,都是在“一國兩制”和發展過程中所產生。從最初頂層設計來看,珠澳合作可以優勢互補,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維護澳門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從而豐富和完善“一國兩制”在澳實踐。可是,儘管珠澳合作取得可喜成績,同時暴露了許多問題。

互惠互利化解分歧

  去年兩會期間就有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指出,橫琴的發展模式偏離原來中央為珠澳合作訂定的政策目標,未能配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需要。澳門需要充分吸取橫琴開發的教訓,例如在規劃過程中,澳門特區政府缺少參與,五平方公里粵澳合作產業園沒有劃定界限,澳門項目零碎分佈在各片區,以致規劃上無法銜接。招商引資方面,特區政府只有推薦權,沒有決定權和管理權。所以,橫琴招商只追求大企業(世界五百強企業)進駐,卻沒有照顧澳門絕大多數企業是中小企的實際情況。而且橫琴的產業規劃未能真正做到與澳門優勢互補、錯位互補,相反,甚至形成了競爭關係。如澳門大力發展會展業,橫琴也興建大型展覽會館;澳門在“十三五”規劃中被國家定位為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橫琴也宣佈要打造成為中葡商品展示展銷中心和跨境電子商務平台。

  橫琴開發七年以來吸引國內外大量投資,推動珠海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橫琴新區是珠澳共同努力向中央爭取所得的優惠政策。如果忘記了橫琴開發是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和維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初心”,這絕不是中央政府樂見的局面,也不利於珠澳可持續發展。

  無論是國家間合作(如歐盟)或是內地地方政府合作,核心問題就是利益問題,包括政治、經濟和社會利益的重新分配及調整。當面對利益再調整的時候,雙方總難免會出現博弈。所以,用何種心態和方式來化解矛盾就非常重要。如果持着“零和博弈”思維,區域間自然難以合作,即使在短期內實現合作,長期來講也未必可以維持。令人欣慰的是,儘管珠澳之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利益分歧和博弈,但雙方始終都秉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特別是珠海為了實現澳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許多的利益讓渡和分享。

定位對接推動區合

  如今,珠海和澳門都面臨大好發展機遇。許多與澳門有關的大型基礎建設如澳大橫琴校區、口岸建設、大型交通樞紐和跨境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等,均得到實質進展。隨着港珠澳大橋和深中大橋建成,珠海將成為珠江口西岸城市群和大廣海灣經濟區的核心城市,澳門則努力成為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定位的“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珠澳合作有望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筆者認為珠澳政府要想再推動區域合作,就應依循以下兩個原則推動改革和創新。

 (一)堅持和貫徹“一國兩制”的國家方針

  由於國家近年來深化改革,廣東省的經濟實力已經超越港澳,加上廣東省自貿區的建設,應該可以為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空間。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相比,澳門在經濟上的優勢已經很不明顯,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內地城市還落後。但是,珠海與澳門一衣帶水,唇齒相依,澳門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珠海支持。同樣,珠海將來能否在現有起點上獲得更高的平台和機遇,也取決於和澳門合作。因此,不能忘記“一國兩制”制度設計的初心,珠海應該與澳門“一中心一平台”的定位對接,充分借助澳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共同謀求發展機遇,維持澳門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而且,下一階段區域合作的成果必須是要澳門民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如創設條件令珠澳人員、資金流動更加便利,令兩地合作更緊密。特別是為澳門年輕人在珠海就業或創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加深兩地民衆的文化交流,從而堅定澳門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推動民生服務合作

(二)建立以政府主導、市場與社會協同參與的公共治理協作機制

  珠澳合作除了要着眼一系列跨境基礎設施外,也不可忽視民生服務領域的合作。去年八月,珠海市港澳事務局面向企業、機關單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澳門主要社團,進行珠澳市民共同關注的合作熱點問題問卷調查。最終共回收有效問卷1,518份,其中澳門主要社團1,292份。

  根據問卷統計結果,珠澳市民共同關注的十大熱點問題,依順序分別是:一,加強拱北口岸、關閘周邊交通疏導和社會治安管理;二,開展養老、醫療服務合作,為在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提供便利;三,深化食品安全合作,保障對澳供水安全;四,加快建設粵澳新通道,緩解拱北口岸通關壓力;五,開展警務合作,共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活動;六,開展查驗模式創新試點,提高口岸通關效率;七,加快推動廣珠城際軌道延長線與澳門輕軌對接項目建設;八,深化旅遊業合作,擴展旅遊線路,提高遊客承載能力;九,合作開展前山河、鴨涌河等跨境河涌環境治理;十,科學制訂港珠澳大橋通行費用標準和通行模式,提高大橋利用效率。

兩地政府主導規劃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珠澳居民最關心的問題中前五位與民生和社會治理事務密切相關。所以要打破慣性思維,區域合作並不只是限於經濟領域,在民生事務上一樣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規定的合作內容中已經涵蓋產業協同發展、基礎設施與便利通關、社會公共服務、區域共同規劃、重點合作區合作等五大領域。

  過去注重經濟領域合作,可是當涉及到跨境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和配套,如珠澳居民關心的養老保障、食品安全、口岸治安、教育醫療、社會福利與治安管理等,這些都亟待政府主導和規劃,通過制度創新來真正體現區域合作的好處。因此,未來應思考如何促進社會民生服務改善,讓珠澳居民能切實感受到區域合作帶來的便利和實惠。只要兩地政府堅持開放合作理念,以促進兩地共同繁榮為目標,相信未來的合作機會一定越來越多,也會向中央交出一份更亮麗的成績表。

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

呂開顏

資料來源: 2016年9月11日 澳門日報 B08 開放理念深化珠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