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會員動態

蕭志偉︰為國家制度創新提供示範

本文整理自 2021.09.18 南方日報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發佈,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注入新動能。

“這是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機遇。”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近日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的時代探索,澳門應積極把握機遇,在做好開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篇文章上跑出新速度。

觀點

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發開放,不只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是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的時代探索。澳門應積極把握機遇,共同努力,在做好開發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篇文章上跑出新速度。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科技研發﹑制度創新等,都需要資本市場去支撐,澳門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支撐。在探索跨境金融創新方面,需要繼續用好澳門的特殊優勢,推動合作區朝著高水平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20210924001

在粵澳深度合作中跑出新速度

南方日報︰“橫琴方案”出台,粵澳兩地承擔著怎樣的新使命?

蕭志偉︰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既是國家賦予粵澳兩地的重要責任,亦是兩地民眾的熱切期盼。隨著“橫琴方案”公佈實施,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成為一個凝聚粵澳雙方深度共識﹑高度重視與發展合力的重要區域,將更有力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各項長遠規劃,為“一國兩制”新實踐提供更穩固的基礎。

新時代背景下,將澳門自由港經濟制度﹑規則延伸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使其成為“內地開放度最高﹑體制寬鬆度最大﹑創新空間最廣的地區”,已成為粵澳合作的新任務。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開發開放,不只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是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的時代探索,表明了國家擴大開放的決心。澳門全社會應積極把握國家機遇,共同努力,在做好開發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篇文章上跑出新速度。

促進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建設

南方日報︰針對合作區的一系列創新舉措,您認為有何重要意義?

蕭志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機遇,也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切入點。深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合作,用好“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有助於降低兩地之間的制度性隔閡,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性探索。這種創新的管理模式,標誌著粵澳合作迎來新篇章,也為以後探索合作項目﹑規則制度銜接提供支撐。

合作區作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前沿陣地,是一項創新的嘗試。未來設立的粵澳兩地共同管理機構,將會共同對合作區的產業需求﹑產業佈局﹑產業引入﹑城市融合﹑人才招攬等進行專職管理,並從多個維度推動制度創新,包括規則對接﹑通關模式﹑社會治理等,將打破此前兩地合作的一些壁壘,形成產業融合﹑市場相通﹑創新互促﹑民心互通的良性循環。

未來,合作區將吸引國內外產業資源聚集﹑高新科技產業落地,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創新發展。尤其是“分線管理”政策,將大力促進琴澳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的新體系建設,打造與國際規則高度銜接的營商環境。

粵澳攜手大膽“闖”大膽“試”

南方日報︰您認為,在接下來的合作區建設和政策落實過程中,有甚麼要特別關注的地方?

蕭志偉︰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橫琴方案”是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戰略決策,目前發展的方向﹑路線和目標已明確,接下來需要的就是粵澳兩地攜手大膽地“闖”和“試”。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關係著澳門居民優質生活和就業空間的拓展,關係著澳門產業結構的調整,關係著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關係著“一國兩制”的新實踐,關係著國家發展的新格局。好的制度和政策,要得到有效的落實。建議未來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合作區的過程中,要不斷挖掘和培養熟悉兩地情況的治理人才,尤其是要加快提升執行力,讓相關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從而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整體的治理能力,讓政策及時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合作區的居民真正受益。

發揮澳門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南方日報︰迎接新使命,澳門將如何與廣東一起,共同擔負起合作區的建設重任?

蕭志偉︰“橫琴方案”的出台,充分展現了國家對澳門的關懷與重視,為澳門提供了新機遇和新空間,彰顯“一國兩制”的新活力。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區域合作,將更好地推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澳門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澳門回歸祖國20多年來,有了飛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在合作區建設方面有比較好的基礎。澳門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在資金的自由流動等方面具有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包括科技研發﹑制度創新等,都需要資本市場去支撐,澳門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支撐。在探索跨境金融創新方面,需要繼續用好澳門的特殊優勢,推動合作區朝著高水平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澳門也希望為國家多作貢獻。當前,國家對外開放力度越來越大,澳門在這方面也有很多創新。站在新的起點,進入新的階段,面對新的使命,澳門任重道遠,澳門全社會必須全力以赴,共同肩負起建設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重任,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澳門力量。

對新屆議員履職盡責的期望

本文整理自 2021.9.16 澳門日報 第A13版:澳聞

澳門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順利完成,依法選舉產生新一屆直選和間選議員。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大變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在此背景下,澳門未來經濟如何持續發展、社會如何繼續保持和諧穩定、區域合作如何推進,是放在各議員面前一系列的考驗。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對澳門特區管治團隊明確提出過五點希望,一、強化國家意識;二、強化為民情懷;三、強化責任擔當;四、強化能力本領;五、強化清廉作風。結合習主席要求,本人就新一屆議員應如何履職盡責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20210916001

凝聚“愛國者治澳”強大合力

回歸後,澳門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憑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向世界展示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對當選候任議員而言,相信定會不忘初心,牢記愛國者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凝聚起“愛國者治澳”強大合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支持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方針政策,確保澳門社會長期繁榮穩定,推進澳門特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圍繞議員職責前瞻開展立法工作,加快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步伐

新一屆議員來自不同領域,具有年輕化、專業化、大部分較熟悉內地的特點,相信有足夠能力做好未來議員工作,推動特區不斷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體系。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推出,是粵澳展開深度合作的新起點,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契機,對每一位議員而言,要更好回應居民的新期待、新發展,必然對其立法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未來的立法工作應當有一定前瞻性,相關法律法規才能更加開放和兼容,給新業態預留適當的彈性空間。

面對新起點、新機遇,澳門的新發展需要特區政府治理團隊的高效執行。期待新一屆議員主動學習國家的方針政策,充分了解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助力政府做好相關政策的宣講工作,以及積極聽取本澳社會的意見與建議,廣泛凝聚各方共識,為政府與市民之間搭建交流的互動平台,與政府共同創新社會治理,踐行善治之路,共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重點關注改善澳門民生福祉,達到維護澳門特區長期繁榮穩定、福祉共享的目標。

對接國家戰略落實“二五規劃”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回到澳門,隨着“二五規劃”即將公佈,屆時定將引起廣大居民熱烈討論。新一屆立法議員任期至二○二五年,即國家“十四五”規劃和澳門“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

從開局到收官,可見推動澳門對接國家戰略,落實好“二五規劃”,是本屆議員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必然要求。議員更需要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回應居民的新期待、新發展,期望各位議員不斷提升自身參政議政能力,做好立法會的立法和監督工作,推動特區政府施政為民,共同推動澳門不斷向好發展。

20210916002

蕭志偉:粵澳深合區融入大局

本文整理自 2021.9.7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三思考解讀方案   豐富“一國兩制”

蕭志偉:粵澳深合區融入大局

備受矚目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公佈,在粵澳各界均引發熱烈反響。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認為,這份高規格定制出台的方案,系統而全方位地闡明了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指導思想與戰略定位,明確澳門短中長期三個重點階段發展目標,制度設計之新、改革力度之大、開放範圍之廣、政策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旨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加快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腳步,展現中央對澳門的關心與重視,這是國家給予澳門的殷切期望,亦是未來國家對澳門提出的要求,和新發展階段澳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20210907001

來源:澳門日報

對於合作區方案,蕭志偉認為有多點思考,一是“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的新體制”豐富“一國兩制”內涵,也使管理模式依法有據。該模式既有利於突破兩地法律制度不同所帶來的困難,粵澳可通過產業互補、制度互補,在橫琴實施更大的改革開放力度。

有力支撐長遠發展

開發管理、組建合作、建立合作區收益共享機制等多項突破性措施,展現中央對解決澳門產業及民生問題的決心是對粵澳合作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重要變革。“方案”使橫琴建設及管理模式緊密相連,為粵澳合作區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撐。在“一線”放開以及“二線”管住的高水平開放體系下,將有利於人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等往來互動,將使橫琴管理及執行模式日臻完善,有利海內外企業及投資者進行各種商業活動。

二是明確現代金融產業佈局,提升跨境金融開放程度。“方案”把現代金融產業服務大灣區實體經濟放到突出顯著的位置,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動等措施,以引導國內外資本加大對大灣區高端製造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的支持,跨境金融措施具有充分的國際性和開放性。未來通過開展人民幣結算業務與創新發展債券市場,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政策的實施下,有效發揮境內外兩個金融市場的優勢及資源,可將跨境金融開放程度邁向更高水平,推動大灣區內產業升級轉型和技術進步。

承接國際金融樞紐

三是承接國際金融樞紐使命,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方案”明確澳門對葡語國家的重要窗口作用,結合稅收優惠等產業政策,通過實施市場准入承諾即入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場准入制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將與金融業態交互融匯。合作區將增強國際金融樞紐功能,形成匯聚高新企業、跨國總部、金融商務等資源的總部經濟聚集區。通過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以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沿陣地,深化國際金融合作與產業戰略對接,推升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功能,助力國家價值鏈升級和參與全球分工。

蕭志偉認為,特區政府未來對“方案”還須不斷細化,結合“二五規劃”貫徹落實,澳門全社會必須全力以赴,共同肩負建設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重任,為澳門、為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澳門力量。

20210907002

發策:新方案促經濟內循環

本文整理自 2021.4.13 澳門日報 第A10版:經濟

政府昨公佈“電子消費優惠計劃優化方案”,有學者認為,優化方案讓“紓民困”和“穩經濟”雙軌並行,對促進澳門經濟內循環帶來正面作用。方案以“政府補貼、消費立減、全民受惠”為原則,並循消費卡模式優化計劃,樂見政府科學施政,高效優化方案,讓居民更清晰、簡單、便利享用優惠。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指出,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在不同時期有序推出各種紓民困、穩經濟的措施。政府積極主動作為,為社會穩定、恢復元氣不斷注入強心劑。但受到全球疫情持續影響,特區政府的公共財政收入銳減,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為政府帶來新考驗。

未來應統籌考慮當前與長遠的關係,把好財政支出關口,做好財政承受能力綜合評估,以應對複雜未知的內外經濟環境,才可為社會永續發展帶來更多福祉。

20210413010

來源:澳門日報

組合拳緩中小企困境

  澳門中小微企佔本澳企業總數逾九成,中小企業就業人口約佔總就業人口四成。疫情以來,澳門大部分中小企面對巨大經營壓力,但穩就業仍盡最大努力作貢獻。政府至今推出的各種政策組合拳,均有助減緩中小企困境。未來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提高政策實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繼續支援好中小企發展。中小企自身也需創新突破發展困境,提升企業競爭力。
  澳門正打造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需從建設智慧城市着手,透過互聯網和創新科技結合,加快旅遊業復甦。隨着科技不斷發展,移動支付盛行,電子支付已逐漸被居民認同和應用,成為居民不可或缺的工具。未來期待跨境支付可為居民融入大灣區帶來更大便利。。
  本次政府及時傾聽民意,吸納民智,並轉化為政府決策的施政思維,社團發揮不可或缺的橋樑作用。政府日後應繼續結合社會力量,宣傳施政理念,加強官民雙向溝通,形成特區政府順應民意、科學施政、高效運行的治理體系。
20210413009

發策:注資“立減”顧各方

本文整理自 2021.3.28 澳門日報 第A06版:澳聞

直接減居民生活負擔

發策:注資“立減”顧各方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呂開顏認為,雖然社會對政府剛推出的消費優費計劃持不同意見,但樂見政府虛心接受批評,在確保科學施政的同時,從善如流回應訴求,以普惠方式將福利覆蓋至全澳居民,且照顧到居民消費習慣,改為注入啟動資金後輔以消費“立減”,兼顧各方利益。

呂開顏關注是次優化方案,通過注入啟動資金,讓符合條件人士都能獲得一筆用作本地消費的啟動資金,提升居民的獲得感。採用消費“立減”,不但提升居民消費意慾,也確保資源能注入本地市場,拉動內需。政府對方案作出調整和完善,將直接減輕居民日常生活負擔,透過一系列的消費誘因,刺激本地消費,帶動經濟,讓資源落到實處。

20210329001

確保中小企職位

綜觀大環境,內地開放團客市場和疫苗產生效果需時,所有旅遊城市都面對同樣的挑戰。政府通過現金分享、電子消費優惠、“澳人食住遊”等系列措施,藉帶動內需,緩解目前外需嚴重不足的經濟下行壓力。要知道,政府以補貼消費方式幫助居民減緩生活壓力的同時,更重要是通過維持市場正常運作,確保大多數中小企的就業職位。

從最新公佈的數據看,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總體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九,本地居民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九,失業人數為一萬一千五百人,就業不足人數為一萬八千一百人,較上一期分別增加六百人和四百人。失業人士中,以之前從事博彩及博彩中介業和建築業佔多數;就業不足人士中,以博彩及博彩中介和運輸貯藏的佔多數。

另消費物價指數連續下跌六個月,最新公佈二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百分之○點九五,主因是疫情下,旅行團收費和酒店價格下調,汽油及豬肉售價高位回落,成衣、通訊和蔬菜價格下降所致。可見在內地受疫情管控情況下,來澳旅客人數暫無法恢復疫情前水平,即使政府推出兩輪經濟援助措施,都只是保住市場基本運作。

陳志峰︰完善特區選舉制度 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本文整理自 2021.03.19 新華澳報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藉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是次草案的提出及全面落實之原則,對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認為中央此舉合情合理合法,有其及時性﹑必要性和針對性,對特區的長治久安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10329002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陳志峰

一﹑“愛國者治港”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應有之義

自回歸祖國以來,香港便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在“一國兩制”方針的落實下,香港實行與內地不盡相同的制度。但作為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上始終肩負起不可推卸的責任,此責任不因制度之差異而有絲毫改變。

因此,鄧小平先生早已直言,“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甚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今年一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聽取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20年度的述職報告時強調,只有做到“愛國者治港”,中央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各種深層次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化解,這樣,香港才能實現長治久安,才能更好地踐行“一國兩制”,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完善選舉制度是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方針的必然舉措

自回歸祖國以來,香港各項事業在“一國兩制”之下取得長足進步,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既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需要指出的是,“一國兩制”作為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及時對相關制度作出必要的完善,以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正是在深入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彰顯了中央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不動搖的決心,彰顯了中央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使命擔當。選舉是政治生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長遠的發展。從香港近年的現實情況可見,在選舉範疇上,“愛國者治港”未能得以充分和全面的落實,這為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以及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構成重大的威脅。因此,及時對香港的選舉制度予以完善,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三﹑築牢愛國愛澳根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澳”

把視野轉移到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多年來積極推進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工作,從2009年《維護國家安全法》到2018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行政法規的制定,相關立法工作進一步築牢國家安全防線的同時,更保障了本地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但值得強調的是,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此,澳門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尤其應該從教育著手,築牢愛國愛澳根基,才能進一步確保“愛國者治澳”得以全面落實,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具體而言,建議進一步做好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教育,使年輕一代能夠全面和準確地理解“一國兩制”的深遠內涵;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應鼓勵社會各界組織更多的學生前往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參觀考察交流,藉此進一步深化青少年對國情的認知,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應關注不同教師的教學內容及其特色,推動教師以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建立相應的培訓制度,協助教師在愛國教育素質方面的提升。此外,因應去年12月設立的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可研究與本澳社團共享國情和區情的教育資源,開拓愛國愛澳教育新局面。

我們深信,“一國兩制”的構想並不是一個僵化的教條,它將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驗證和不斷的補充和完善,並在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國家長治久安﹑港澳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