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金:澳新藥冀優先審評

本文整理自 2025.03.08 澳門日報A06

澳委員建言助中醫藥產品走向世界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七日上午九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澳區委員出席。下午則舉行界別協商會議,圍繞各自關注的熱點問題討論。

澳新藥冀優先審評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陳明金表示,橫琴中醫藥產業園區已吸引多家知名中醫藥企業入駐,但目前政策多為框架性,尚未落地,且通關、研發、上市等環節存在堵點,產業發展受限。建議:一是支持“澳門註冊、橫琴生產”產品出海銷售;二是加快對合作區內澳門研製符合規定的新藥實施優先審評審批;三是建立中醫藥國際標準聯盟和品牌推廣中心,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國際化,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和歐盟國家的聯繫優勢,構建海外推廣管道,推動更多“澳門監造”“澳門監製”“澳門設計”標誌的中醫藥產品走向世界。

莫志偉促青年融入橫琴發展

本文整理自 2025.03.06 澳門日報A06

兩地規則銜接推澳琴一體化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莫志偉關注橫琴深合區的發展,特別是兩地規則銜接推動澳琴一體化、強化政策宣介促進青年融入橫琴發展。

莫志偉表示,廣大澳門青年在融入橫琴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崗位匹配度不高、政策宣傳解讀不足等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產業需求與人才供給存在結構性錯配;二是琴澳兩地政策措施宣導效能有待提升。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深化多方協同合作,構建多元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琴澳“政產學研用”一體化青年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機制,強化校企合作;創新職業發展支持機制,研究將澳門“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適用範圍延至合作區,結合“四新產業”發展優化培訓課程。二是聚焦青年關心關注,精準開展政策宣介解讀。採取“線上智慧平台+線下聯動機制”模式,打造澳琴一體化政策智慧服務平台,同時建立“政社校企”聯動機制,由兩地政府牽頭,聯合社會團體、教育機構,以及企業,常態化開展宣講琴澳政策措施的培訓活動。

劉藝良:倡建琴澳新通道

本文整理自 2025.03.03 澳門日報A03

深合區金融島聯通澳門半島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認為,在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的講話精神基礎上,橫琴深合區切實落實第二階段發展,要進一步圍繞“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做文章。

國家層面研究立法

當前,深合區的核心法律依據是二○二三年二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深合區的運作實踐表明,地方性法規的效力層級和制度供給能力,難以匹配合作區的戰略定位,尤其是深合區的體制機制創新涉及中央事權,亟需更高層級的法律支撐。希望中央深入研究,由國家層面啟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的立法程序。

劉藝良建議進一步優化“分線管理”,推動琴澳深入融合進程,全面評估深合區分線管理實施以來的具體成效,切實實現“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加速琴澳一體發展。琴澳在社會民生、經貿規則、執法互助等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加大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大更優惠的稅收、貿易管制等一攬子政策供給,推動“琴澳一體化”提升到更高水平。

他認為,澳門半島作為澳門人口最密集、中小微企業最集中的區域,前往橫琴需要經路氹城,或者繞行珠海拱北,地理的分割和聯通不便。建議盡快啟動建設深合區金融島聯通澳門半島的新通道,並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創新查驗模式。

澳車北上可用琴岸

優化口岸通關與“澳車北上”方面,劉藝良建議整合“澳車北上”和“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政策,支持“澳車北上”可使用橫琴口岸出入境及出入橫琴的“澳門單牌車”行駛範圍擴大至廣東省,對符合條件的“澳門單牌車”經橫琴北上實施免擔保政策。推動橫琴口岸更加便捷的通關模式,推動實現不刷證件、不按指紋、無感通關,提升通關效率和通關體驗感。擴大隨車人員驗放範圍,放寬跨境學童的年齡範圍,並對經橫琴口岸出入境的產業高端人才和其他重點人員等符合條件的人員實施隨車驗放,因應澳門居民需求,適時開通學童跨境直通巴士。

爭取琴免徵流轉稅

此外,他關注橫琴商貿產業創新發展。建議正視企業面臨的發展困難,切實完善支持政策,支持企業和項目健康發展。爭取橫琴免徵流轉稅,目前從澳門經“一線”進入合作區的貨物及物品,可享受免保稅政策,但對免稅貨物進入合作區後,再由企業零售給個人時,仍然需要徵收流轉稅,不利於澳門優勢商貿商業到橫琴發展。爭取率先在橫琴依法開展“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業務試點,允許跨境免稅商品線下展示,並現場直接下單購買,允許買家現場提貨,而不需要保稅倉發貨到購買者家中,通過跨境電商場景,推動橫琴打造“類免稅島”購物場景。

 

葉偉強: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

本文整理自 2025.01.12 澳門日報A04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習近平主席非常關心澳門青年的成長成才,在視察澳門並發表系列講話時表示,希望廣大青年心繫澳門、心繫國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當好“一國兩制”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讓青春在建設強大祖國和美好澳門的廣闊天地中綻放光彩。夏寶龍主任在全國港澳研究會專題研討會致辭中指出,希望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加關心關愛青年,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好環境、創造更多機會。社會應該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發揮才華的空間,既要鼓勵他們勇於嘗試,也要給予必要的包容和容錯機制,讓青年在實踐中成長,在磨礪中成才。夏主任的致詞解讀對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特別是對澳門青年正確認識肩負的特殊歷史使命,做好澳門繁榮發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發揮國家發展大局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新時代下,澳門青年成長成才的關鍵在於:

一、建立大局意識: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責任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大局意識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思想基礎,也是指引青年人生方向的燈塔。對於澳門青年而言,大局意識不僅是對自身學習和事業的規劃,更是對國家和“一國兩制”發展全域的深刻理解和積極參與。澳門青年要更深刻認識“一國兩制”的時代意義和國際意義,“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為推動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大貢獻。澳門青年應準確理解並堅定維護“一國兩制”的根本制度。“一國”是根,“兩制”是葉,根深才能葉茂。青年要始終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將愛國愛澳的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青年應樹立遠大理想,以國家發展大局為指引,確立符合時代需求的個人目標,積極投身於科技創新、中醫藥大健康、會議會展、現代金融、文旅體育等新興領域,為澳門注入新動能;以成為國際化人才為目標,充分發揮澳門的中西文化交匯優勢,參與國家對外交流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與世界的互利共贏貢獻力量。

二、把握時代機遇:追逐青春理想,書寫灣區故事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當代大學生是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抓手,也是青年成長成才、施展才華的時代舞台。粵港澳大灣區匯聚了創新資源和龐大的市場需求,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支撐。青年應抓住大灣區建設的機遇,大灣區的創新環境和創業就業政策支持為青年提供了發展的沃土,積極參與區域協同發展,探索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綠色產業等新興領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能力,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注入新活力。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習近平主席特別強調中央決定開發橫琴,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提供便利。合作區內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的不斷創新、探索,為青年在合作區創業、就業、生活提供更多制度支持和保障。青年應用好這些政策紅利,拓寬視野、提升競爭力,為“一國兩制”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持續關注大灣區、合作區建設中的國際合作機會,充分利用澳門中葡平台優勢,助力國家深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自立自強: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對於澳門青年而言,要在時代洪流中實現成長成才,最重要的是自立自強,用實際行動提升真本領、展現真功夫。青年應注重學習和積累,提升專業能力。當前,世界正處於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時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為青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應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學習前沿技術,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應注重實踐鍛煉,在實踐中增強能力。成長成才的過程離不開實踐的磨礪,青年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基層工作和國家建設項目,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青年也要注重意志品質的鍛煉,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在成長的道路上,青年難免會面臨挫折和挑戰,只有堅持不懈、增強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勇氣與毅力,迎難而上,鍛造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精神,才能真正實現自我突破,成為國家和特別行政區發展的中流砥柱。

澳門青年應以夢為馬,在國家、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社會的支持下,腳踏實地、不斷奮鬥,在時代的浪潮中實現自我價值,用青春書寫新時代的成長成才篇章,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在國家和澳門的發展歷程中留下屬於自己的燦爛印記!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葉偉強

 

陳志峰:領會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 積極踐行澳門特色“一國兩制”

本文整理自 2025.01.11 澳門日報第A09版

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 陳志峰

深刻體會到“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理念。澳門借助“一國兩制”優勢,積極聯通世界,與內地緊密協同,拓展經濟腹地,同時吸引全球資金與人才。開放讓澳門現代服務業不斷升級,突破地域限制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共享”是澳門與內地協同的成果。在“一國兩制”實踐中,澳門與內地共享制度“紅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作為典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創新治理,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繁榮提供探索性的實踐。“一國兩制”是澳門繁榮穩定的基石,也是對人類政治文明所提供的“中國方案”。澳門應珍惜這一好制度,積極踐行“一國兩制”理念,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與力量。

發策座談建言全國兩會

 

因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於3月5日召開,發策中心昨日舉辦本年度第一次“兩會”專題座談會,邀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本中心會長蕭志偉,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本中心副會長劉藝良,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本中心副監事長施家倫,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本中心副會長莫志偉,澳區全國政協委員葉兆佳及羅崇雯出席是次座談。

出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與會者共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琴澳一體化發展,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及社會民生等問題交流互動,共同探討澳門未來的發展藍圖。是次座談會氣氛熱鬧,會上共收集十五份現場建議。出席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表示,將會認真研究與會者提出的意見建議,積極向中央有關部門反映意見,認真履行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職責,為大家共同關心的議題積極建言策。

 

發策中心本年度第二次“兩會”專題座談會將於全國“兩會”閉幕後舉行,屆時將會邀請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傳達“兩會”精神,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