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專題座談

專題座談

發策舉行兩會專題座談會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4.14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為推動會員對國家發展與社會事務的深層思考和討論,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內部座談會,分別邀請了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蕭志偉先生、劉藝良先生、施家倫先生、吳小麗女士,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潤生先生、傅建國先生,以及社會賢達和該中心成員出席,藉以互動交流,共商國是。與會者分別就兩會情況、政府工作報告內容、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青年能力建設等範疇,進行深度的討論,並提出不少具啓發性的建議。

堅守“一國兩制”原則  積極作為迎新時代

  有與會者指出,《憲法》第三十一條是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制定和實施《澳門基本法》的重要依據,同時體現了《憲法》與《澳門基本法》之間的密切關係。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澳門“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新時代,偉大的新時代為澳門帶來各種發展機遇,希望澳門特區上下同心同德,積極作為,在謀求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加深對《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共同構建的特區憲制基礎認識,保證“一國兩制”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向前發展。
  有與會者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回顧過去五年主要工作,清晰明確地描繪未來工作藍圖,為國家的進步與繁榮深感自豪。此外,有與會者認為,報告通過多個“幹”字表明政府的決心,要通過“行動”為人民服務。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新機遇  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有與會者指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並列。這一篇章佈局背後看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在國家層面上受到的高度重視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將為澳門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有與會者認為,在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除了經貿合作方面,應更多關注養老服務、學前教育等範疇的合作,同時藉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給予本地社會服務一個向外發展的機會,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增進與大灣區內各個城市之間的合作。
  有與會者指出,面對粵港澳三地法律制度之間的差異,建議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加強粵港澳人大代表之間的交流,共同為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合作建言獻策。

增強青年能力建設  服務澳門報效國家

  有與會指出,偉大的新時代帶來各種發展機遇。這需要每一名澳門居民,尤其是新時代下的青年人,不斷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競爭力,參與到國家各項事業中,在國家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與會者認為,在國家邁向新時代、迎來新氣象之際,澳門居民尤其是廣大青年,應思考自身是否具備作出新作為的新能力,這包括視野能力、技能能力、思維能力等等。因此,只有每一個人真正瞭解國家所需、瞭解區域合作伙伴所長,才能更好融入國家發展,服務澳門、報效國家。
20180327012018032702

 

澳門經濟社會發展開闢新天地

今年十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根據這一定位,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即“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基本方略,而“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為十四個基本方略之一位列其中。這就是說,新時代的“一國兩制”實踐必須以我國發展總目標、總任務、總佈局為指向,為己任,這是“一國兩制”初心所決定的,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0171210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徐澤以《堅持“一國兩制”方針,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闢澳門經濟社會發展新天地》為主題進行專題發言

始終不忘初心    牢牢把握方向

“一國兩制”方針是與我國改革開放相伴而生的。一九七八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共產黨恢復了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第一次提出了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同年三月,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了港督麥理浩,明確表示,香港的主權屬於中國,我國收回香港後,香港還可以搞資本主義。一九八一年九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代表中央發表了解決台灣問題的九條方針政策,小平同志隨後將其概括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國共產黨的十二大召開,提出了加緊現代化建設,實現祖國統一和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三大歷史任務。一九八二年九月廿四日鄧小平在會見柴契爾夫人(註:港譯戴卓爾夫人)時明確指出:“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了,應該明確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國將收回香港。”“香港繼續保持繁榮根本上取決於中國收回香港後,在中國的管轄之下,實行適合於香港的政策。”由此開啟了“一國兩制”實踐。可以看出,“一國兩制”應運改革開放而生,以服務三大歷史任務為使命,因此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初心。

遵循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我國分別與英國、葡萄牙達成關於香港、澳門的聯合聲明,以和平方式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持下,由內地和港澳各界人士組成的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先後完成了兩部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方針為順利實現國家對港澳恢復行使主權,保持港澳在回歸前和後的平穩過渡和繁榮發展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同時為內地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了特殊的促進作用,充分展示出服務三大歷史任務的戰略意義和政策活力。

習近平主席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慶典上的講話對“一國兩制”實踐作了全面總結。他指出,“‘一國兩制’是中國的一個偉大創舉,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中央貫徹‘一國兩制’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他進一步指出,“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我們要有這個信心。”繼而,十九大報告又進一步提出堅持“一國兩制”基本方略的一系列重大原則和要求,這是我們在新時代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必須把握的行動指南。

夯實憲制基礎    鞏固憲制秩序

二○一七年七月一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時指出:“回歸完成了香港憲制秩序的巨大轉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體現,是特別行政區制度的法律淵源。基本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基本法律,規定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法律化、制度化,為‘一國兩制’方針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提供了法律保障。”理解和把握這個憲制基礎,首先要確認憲法在我國全部領土,包括特別行政區,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憲法是國家的總章程,所規定的國家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以及國家以現代化建設為根本任務的指導思想,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一國為前提的當然應有之意,因此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所必須堅持的。為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憲法以專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從而使“一國兩制”成為國策,同樣體現為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這是隨後制定的基本法得以成為一項全國性法律,在全國一體遵行,並在特別行政區具有憲制性法律地位的前提條件。

憲法是基本法的“母法”,基本法是憲法的“子法”。離開了憲法所體現的一國的原則和內涵,基本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作為落實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基本方針政策的基本法,如果不是建立在“一國”的前提基礎之上,就不可能在特別行政區發揮制度保障作用。所以說是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特別行政區憲制基礎。香港和澳門回歸之所以說是憲制秩序的巨大轉變,首先就是憲制基礎的改變,即用中國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的憲制基礎取代了港澳原來的憲制基礎(香港是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澳門是葡萄牙憲法和澳門組織章程)。要做到全面理解基本法的各項規定,準確把握特別行政區制度,首先要搞懂新的憲制基礎,夯實這個基礎。

新的憲制秩序是建立在新的憲制基礎之上的,其基本內容是,香港、澳門是我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特別行政區是中央人民政府直轄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在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制度和政策均以基本法為依據。原有法律要採用為特別行政區法律,須不得抵觸基本法,並符合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由於憲制基礎的改變,由舊憲制基礎統領並由原有法律構成的憲制秩序必然要在新憲制基礎上作出調整,所遵循的原則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處理香港、澳門原有法律的決定的規定,即採用為特別行政區法律的原有法律“應作出必要的變更、適應、限制或例外,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後香港(澳門)的地位和基本法的規定。”從而形成新的憲制秩序。這個改變是結束殖民統治,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必然要發生的。解決回歸後的重大政治法律問題,只能從鞏固新憲制秩序入手,這樣才能保證“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

把握核心制度    落實政治體制

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會變、不動搖,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變形、不走樣。”這對於我們準確理解和把握特區的政治體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包括特別行政區在內的所有地方行政區域擁有全面管治權。基於實行“一國兩制”的需要,在特別行政區,中央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予特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的授權是特區高度自治權的唯一來源,中央授予多少權特區就享有多少權;授權不是分權,中央可以對特區行使的權力進行監督。

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特區高度自治權,是特區憲制秩序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二者的有機結合是“一國兩制”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環節。這是維護國家主權的需要,也是保障特區高度自治權的需要。而要實現中央全面管治權和特區高度自治權的有機結合,在特區就必須有一個負責機制。由於我國不在特區實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為解決特區向中央負責的問題,特區的政治體制設計為以行政為主導,明確規定行政長官是特區和特區政府的“雙首長”,須對中央和特區“雙負責”。行政長官的主要職責是代表特區,領導特區政府,負責執行基本法和適用於特區的其他法律。行政長官切實負起基本法賦予的職責,關係維護特區憲制秩序,“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的關鍵。因為行政長官是連接中央與特區的重要樞紐,必然要在特區政權機構的運作中處於主導地位。

“三權分立”體制從來就不是在香港或澳門實行的體制,而且也不可能解決地方必須對中央負責的需要,因此,這種體制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是設計香港或澳門政治體制的選項。基本法把執行基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職責賦予行政長官,就是要由行政長官就此對中央和特區負起責任。基本法之所以規定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是以行政長官為主導的行政主導體制,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必須符合特區的法律地位,二是必須符合特區作為國際性工商業都市的實際需要,三是必須保留原有體制行之有效的部分,實踐證明,這是最有利於特別行政區發展的制度安排。今後,這一體制的發展和完善,也必須符合上述原則。

制度再好還要靠人來執行。由愛國者治港、治澳是“一國兩制”的必然要求。鄧小平提出的愛國者標準,不只是政治倫理,而且是法律規範,兩部基本法都對此作出專條規定。依法宣誓,真誠信奉,切實履行誓言是每個治港者、治澳者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

融入發展大局    創新發展優勢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方針和佈局,與“一國兩制”新實踐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繫。其中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一節中深刻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為此,要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港澳自身的發展只有配合國家發展的需要,從中發揮獨特作用,才能體現價值所在。具體來說,就是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優勢,提升自身競爭力。為此,就要深刻認識“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意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而建成現代化強國,直接關係每個企業的興旺發達,直接關係千家萬戶獲得感、幸福感的增加。要深刻認識“一帶一路”建設的理念: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要建設和平、繁榮、創新、開放、文明之路。要深刻認識“一帶一路”建設與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內在有機聯繫:着眼前者,後者的發展空間才能遠大,發展路徑才能多樣,發展動力才可持續。服務前者,後者才能成為依託內地,面向國際的重要節點和橋樑,贏得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紅利”。香港、澳門各自都有獨特優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寶貴資源,但也必須正視自身的“短板”,特別要警惕“泛政治化”漩渦和民粹主義的泛起,否則將給港澳社會帶來災難性的損害。

自回歸以來,澳門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已經積蓄了前所未有的能量,這不能成為但求安逸的包袱,而應化作開拓新局的動力,這也是全面貫徹落實基本法的重要方面。澳門因開放而造就,在新時代更應以開放的胸襟,擔當的精神去創造一個更加生機勃勃,更加大有可為的新澳門,這是廣大澳門同胞的期待,也是國家對澳門的期待。

發策舉行兩會專題座談會

  為推動會員對國家發展與社會事務的深層思考和討論,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舉行內部座談會,分別邀請了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先生、梁維特先生、崔世平先生、何雪卿女士、容永恩女士,澳區全國政協委員賀定一女士,社會賢達和該中心成員出席,藉以互動交流,共商國是。

L1080715

與會者分別就“兩會”情況、政府工作報告內容、國家社會及經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等範疇,進行深度討論,並提出不少具啟發性的建議。

堅守“一國兩制”核心價值

  有與會者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回顧去年主要工作時明確指出,“港獨”本質是分裂國家,嚴重違反“一國兩制”方針,堅決反對“港獨”行徑。作為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澳門,相較之下,社會整體狀況良好,但也需要具備憂患意識,警惕分離主義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

  有與會者指出,中央對港澳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始終充滿信心,澳門在未來發展中,要深刻理解並用好、用足、用準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同時團結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努力做好澳門各項施政工作,更好地建設澳門,進一步加強澳門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

  在“兩會”結束後,澳門社會更需要主動討論和關注,了解國家給予的機遇和要求,從而配合國家的發展,以及參與到區域合作之中,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讓澳門乘着國家發展再上新的台階。

建言獻策融入灣區

  有與會者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意味目前該項計劃正處於廣泛聽取意見的階段。融入區域發展,參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將為澳門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國家發改委現正在網上進行的大灣區“建言獻策”活動,讓這項重大的規劃能反映澳門社會的意見。

  對於大灣區城市群特點,有與會者表示,不少專家學者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之間有獨立的關稅區,與世界其他成功的灣區存在不同,需面對口岸通關、人流物流、法律制度等複雜的問題,對制度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於大灣區城市群對澳門影響,有與會者認為,澳門參與當中發展有助發揮平台作用,內連區內九個內地城市,外拓參與“一帶一路”,並透過深化與廣東省西部合作開拓機遇;在發揮“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優勢之時,亦可從特色金融等方面參與。此外,有與會者認為,在參與區域合作過程中,澳門應順應大勢、結合地情,正確選擇融入的路徑及節奏,講求效率,注重公平。

加強完善國家制度建設

  有與會者指出,在過去一年來,國家推出多部法律,並進行多部法律的修改同時又通過多項決議等,人大的工作值得肯定。而經過多年的修改建議後,國家推出《民法總則》,讓市民得到更完善的法理保障。此外,國家更審視多部法律,加強對食品、生產、道路交通、環境保護、藥品、食水等各個方面的安全保障。

  有與會者反映,現時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網購內地高鐵的車票和自助取票上,仍然存在不便,對此內地個別車站已推出自助服務機,希望未來可完善各方面的設施,以及推出港澳台居民的購票指引等簡化措施,方便港澳居民。同時,希望進一步在硬件及軟件的證件識別系統上進行改革完善港澳居民證件的購票程序。

發策就總理訪澳舉辦座談會

  本中心日前舉行了“未來會更好—李克強總理訪澳”座談會,與會者分別從理解和用好中央支持措施、《基本法》宣傳教育、深化中葡平台建設、提升人力資源質量等方面進行討論。

  學習措施內涵主動參與

  有與會者認為,李克強總理來澳視察並出席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更公佈了多項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和深化中葡平台作用的措施,顯示中央對澳門的發展情況非常關心,亦充分掌握。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均應深入學習各項措施的內涵,並結合科學調研,共同探討如何把握好當中的機遇,推出針對性的措施,主動參與落實推進。面對全球競爭,機會稍遜即逝,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面對困難和挑戰,澳門雖然背靠祖國的堅強後盾,也必須自強不息,發揮好自身優勢,勇於自行克服困難。

  加深對《基本法》準確理解

  對於總理表示澳門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熱土",有與會者指出,澳門固然有一定的成功經驗,但也必需直面不足。要繼續推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需要先與時俱進地深化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工作,並透過更接地氣的方式,讓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一輩,既能認知《基本法》的條文內容,亦能準確地理解其內涵和立法原意等。

  優化中葡雙語人才培養

  有與會者認為,打造中葡平台需要大量中葡雙語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小抓起。目前基礎教育的葡語師資不足,葡語教育亦未被納入正規課程,建議促進基礎教育機構與大專院校合作,並引進更多優質的葡語師資,研究制定葡語教育指標,做好可讓本澳葡語人才與世界接軌的學歷、專業認證等工作;此外,亦可將澳門打造成亞太區葡語教育中心,讓葡語教育成為澳門品牌之一,並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和職業選擇,進一步提升青年學習葡語的意欲。

  培養引進並行提升人資質量

  有與會者指出,落實各項部署和措施的關鍵在“人"。澳門人才缺乏,單靠培養本地人才未必能滿足社會短中期的發展需要,有需要培養及引進並行,一方面加強本地人資培訓並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另一方面應結合澳門的發展方向,考慮有管理、有針對性地引入相應的專業人才,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亦有助加快本地從業員的成長,並創造更多就業職位。

 

 

發策-發策就總理訪澳舉辦座談會-02

 

發策-發策就總理訪澳舉辦座談會-01

發策舉行兩會專題座談會

 

發策舉行兩會專題座談會

為推動對國家發展與社會事務的深層思考和討論,本中心日前舉行內部座談會,分別邀請了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先生、梁維特先生,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劉雅煌先生,社會賢達和該中心成員出席,藉以互動交流,共商國是。參與座談的與會者分別就兩會情況、報告內容、宣傳創新、青年工作、國家發展方向等範疇,進行深度的討論,並提出不少具啓發性的建議。

深入了解工作報告  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有與會者提出是次兩會會議中,中央主要官員都提出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當中反映港澳應當重視高度自治,必須同時以憲法和基本法作為施政基礎,只有兩法同時遵循,才能同步落實好“一國兩制”。而且,對於“一國兩制”的重視應集中在其制度精神,而不是單純法律文本。港澳應當全面理解基本法的核心精神,並認識自身所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只要全澳上下一心,為未來出謀獻策,相信澳門和國家一樣會前途無限好。

注重激發創新精神  加強青年認知兩會

有與會者認為,內地政府率先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強調創新。所謂創新,除研發科技、創業方面的創新外,還涉及多個不同的方面。如從事社會治理、經營商務、學術研究等人士應思考如何在自身崗位上創新,才能更符合此理念中的核心精神。如政務方面,與內地部門更多對接合作,思考內地的先進經驗值得澳門借鑒學習之處,亦是一種創新,令澳門與內地更緊密融合。如今國家注重創新驅動,除了社會需要創新,政府也要創新,時刻緊記一切施政都要為人民、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世界各個命運共同體而努力,以此作為創新的驅動力。

有與會者指出,青年人對於創新性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因此應思考如何加強青年對兩會工作的了解,爭取其對兩會工作的認同,加強青年對祖國的認同,充分瞭解國家發展與澳門息息相關,藉此產生對國家的歸屬感。與此同時,學校應藉着兩會期間,鼓勵老師們把握機遇,將兩會的信息材料作為教材,向學生進行宣導和教育。

加強宣傳工作渠道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

有與會者提出,內地有關兩會內容的宣傳工作既先進且“接地氣”,能利用圖文包、多媒體手段、不同網絡平台等方式進行宣傳。與會者建議把這些材料,透過學校、社團向社會發放,並加強傳媒對於兩會信息的傳達工作,提高青年人對兩會代表們的了解程度與推動大眾了解國家發展、澳門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讓大眾和國家成為命運共同體,正所謂“民心相通,才可政務相通”,要讓大眾都有獲得感。

也有與會者建議,兩會的代表們可嘗試利用更多途徑與平台,爭取更廣泛地與市民接觸,如到校園舉辦講座、座談會等,或透過參與社區事務,將能對推動相關宣傳工作起積極作用。讓市民了解代表們的工作內容,從中既可傳達兩會信息,亦能提升市民對兩會的瞭解,藉此傳播國家的發展狀況。

切實配合國家的“十三五”規劃發展

有與會者指出,應注重澳門“五年規劃”與國家 “十三五”規劃的緊密配合,建議澳門設立跨範疇的專責部門負責“五年規劃”的工作,利用好澳門水域發展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並大力促進旅遊博彩業求新求變,通過產業適度多元發展使澳門能夠逐步實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特區政府需要知道世界、國家與人民需要什麼,以三方面的需求作為公共行政的執行方向。

有與會者建議,在考慮區域合作的議題上,要全方位地考慮區域合作為國家、澳門、區域合作之夥伴所帶來的好處。除考慮“澳門+”外,也要考慮“+澳門”,即澳門和對方均能獲得什麼,思考當中所產生的效應是否國家所需、澳門所長。因此,要做到精準發力,就必須有統籌,有謀劃,發揮自身獨特優勢,與內地一起進步,區域分工,形成錯位發展。

有人大代表總結,無論兩會也好,國家施政也好,都是一個依歸──以民為本。正如工作報告中提及:“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一樣,“困難和挑戰不可怕,中國的發展從來都從應對挑戰中前行",寄望青年人明白幸福需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獲得。

發策兩會專題座談相片1

發策兩會專題座談相片2

 

 

 

發策中心舉辦座談 共商推動經濟適度多元

發策中心舉辦座談   共商推動經濟適度多元

      本中心於日前舉行以“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來自本澳多個社團、機構、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從多個角度提出見解。會上分別談及從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優先發展非博彩元素,支持會議為先的會展業、特色金融業以至中醫藥等領域發展,支持弘揚和激發創新精神,按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輸入優質專才與企業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建議,藉此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配合“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建設。

  謀劃頂層設計,統合發展機制

有與會者指出,要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涉及多個方面,需要政府各領域合力推進,建議做好頂層設計,設立具統籌功能的委員會或專責小組,集中各部門力量推進工作,做好規劃,精準發力,有序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除了政府帶頭做好工作,也建議各行業商會、社團以至市民發揮“共建"精神,積極建言,使政策措施更“接地氣”,更快更好地得到落實,共同攜手打破單一經濟的局面。

  支持創新精神,協助青年成長、成才、成功

有與會者表示,需注重鼓勵本地企業、青年人的創新精神,帶動社會整體活力,建議政府應繼續激發各界,尤其青年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青年自強不息的同時,得到更廣闊的創業和就業空間。除此以外,有關方面應讓澳門青年有更多機會融入到區域合作中,包括藉着“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以及參與到內地的項目之中,通過累積實踐經驗與學習外地先進技術,把經驗與技術帶回澳門,引領各產業進一步提質,夯實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人才基礎。

  優先發展非博彩元素,推動新興產業有序發展

有與會者提出,藉著博彩業的調整時期,促使六間博彩、綜合旅遊企業優化休閒渡假旅遊元素,宣傳推廣澳門的非博彩項目,拓寬國際客源。會展方面,與會者普遍認同特區政府提出“會議為先”的會展業發展方向,著力增加商務會議在澳舉行,並以此吸引高端商務旅客來澳消費。另有意見指出,現時澳門部分展覽的投資內容不夠豐富,影響了活動招商的吸引力。

同時,可發展特色金融來促進金融產業升級,並建立完善的金融業務平台,助力澳門經濟發展、商貿服務平台建設。此外,建議豐富營造特色旅遊、節慶旅遊內容,打造更多元化且具有澳門特色的品牌旅遊活動。有與會者就中醫藥發展提出做好國際標準認證,結合本澳具有國家重點實驗室、世衛傳統醫藥中心、會展優勢、中葡商貿平台功能等特點,加快新興行業發展。

  針對性地引入優質企業及專才

有與會者建議,政府及民間機構應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所需的本地人才,並根據實際需求有管理地、具針對性地引進專才,在引領新興行業發展、補充本地專業和經驗不足的同時,協助本地人才提升水平,並把新興技術融入澳門所用。

與此同時,招商引資工作亦需配合發展形勢,努力引入其他地區優質、高附加值且符合澳門發展所需的企業來澳發展,逐步形成產業集群和群聚效應,增加澳門經濟的總量和活力,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增加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