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时政沙龙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旅遊承載力

本文已刊登於 2019.06.18 澳門日報 第B02版:澳聞

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澳門的戰略定位,旅遊業在持續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為澳門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紅利,同時也為澳門帶來不少挑戰。有見及此,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澳門旅遊承載力問題”為主題舉辦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者分別就制定旅遊政策、完善跨部門協作、提升政府執行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建議,共同就如何提升旅遊承載力進行探討,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言獻策。

20190619001

明確發展定位 創新思維制定政策

  有與會者指出,特區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旅遊業發展,訪澳旅客數量屢創新高,但同時旅遊承載力不足等問題也逐漸浮現。對於政府正研究向旅客徵收旅遊稅,有與會者質疑該措施的成效,認為徵稅對解決旅遊承載力不足難以起到積極作用,建議政府開展具前瞻性的調查研究,綜合分析旅遊承載力不足的問題。
  有與會者認為,配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戰略定位,應以創新的思維及管理方式制定合適的旅遊政策。建議政府對訪澳旅客進行深入的調查,了解旅客來澳的需求和期望,以通過精準的手段分流旅客,藉此解決旅遊承載力不足的問題。

完善跨部門協作 提升旅客分流執行力

  有與會者表示,特區政府部門之間的充分協作對分流旅客能夠起到關鍵作用,以港珠澳大橋口岸為例,分流作用尚未彰顯,重要原因在於口岸交通配套有待進一步完善。有與會者續指,除交通配套外,口岸周邊基建亟需完善,建議政府進一步完善跨部門協作機制,提升執行力,加快推進口岸周邊交通配套設施及道路網的建設,從而更有效做好分流工作。此外,特區政府應與珠海市政府加強合作,共同完善內地口岸周邊的交通配套設施,雙管齊下,聯手分流旅客,促進口岸通關便利化。

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服務水平

  有與會者指出,政府近年推出的新旅遊路線未能起到顯著作用,原因在於配套設施尚未完善,加上周邊部份商舖結業,旅客難有意願前往新路線,建議政府考慮以優惠的政策措施吸引中小企投資營運,盤活相關城區發展,並考慮增設行人專區,方便旅客步行前往其他景點。有與會者認為,針對來澳購物的旅客,建議政府考慮在口岸大樓內建造購物中心,滿足來澳購物的旅客需求。
  有與會者認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企業應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培養更多優質的旅遊管理人才和服務人員,通過給予旅客優質的旅遊體驗,助力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有助提升旅遊承載力。

擔當好新角色 發揮好新功能

本文已刊登於 2019.03.14 澳門日報 第B07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舉辦“擔當好新角色、發揮好新功能”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者分別就發揮獨有優勢、引領灣區發展、說好澳門故事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若要充分認識和準確把握港澳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的定位,則先需要了解國家改革開放的內涵,共同探討澳門在新時代國家發展進程中的新角色與新擔當,產生引領和促進作用。

20190315001

明確發展定位 發揮獨有優勢

  有與會者表示,澳門作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應明確澳門 “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發展,發揮引領作用。澳門可將具有全球視野的澳門特色文化作為紐帶,串聯起其他地區的發展元素,推動中西文化交流並產生共鳴,發揮好“一基地”的獨有優勢。有與會者認為,澳門要發揮好與葡語國家間天然而密切的聯繫優勢,吸引葡語系國家的學生及公務員來澳交流學習,藉此建立中葡之間的友誼網絡,為中國的外交做出更多貢獻。
  有與會者指出,澳門與內地的合作應明確其作為自由港和獨立關稅區的定位,在融入國家發展時應減少制度障礙,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對外開放的核心,發揮港澳獨有的功能。對外發揮聯繫作用時則要凸顯其制度優勢。此外,澳門財政儲備較為充裕,建議澳門可作為投資者的角色,投資珠海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等。

鞏固自身優勢 引領灣區發展

  有與會者表示,澳門作為科技創新走廊的城市之一,同時澳門擁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應鞏固自身優勢,思考如何加強科技創新合作。目前,澳門科技發展面對成果轉化能力較弱的問題,與會者建議可嘗試在法律上率先突破來促進成果轉化、爭取中央政策。並鼓勵業界勇於思考問題,在國家的支持下,主動爭取更多創新模式、提出創新方法。
  有與會者認為,澳門與內地合作,有更多的人流、物流等方面可以打破壁壘。澳門經濟較為充裕,在與內地的合作中,澳門可發揮投資方的作用。澳門在推動特色金融發展方面,應思考如何用好人民幣清算中心、融資租賃等優勢,引領內地及葡語系國家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說好澳門故事 針對青年適切支援

  有與會者指出,澳門的行政改革和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說好治理澳門的故事,提供治理現代化的澳門方案以及澳門智慧,為國家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提供澳門的經驗和模式,為助力國家統一發揮自身貢獻。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證明自身價值以及“一國兩制”生命力的重要途徑。新時代的發展中,澳門要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並以更加主動的方式融入國家發展。
  有與會者表示,澳門社會各界應加強關注在內地工作或學習的青年,有針對性地提供適切的支援,如協助他們解決在創業、就業、學習上的困難。建議加大國家對青年的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拓寬訊息渠道,並多向青年展示成功例子,說好澳門青年在內地成功的故事,吸引更多青年融入大灣區以及國家發展。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2019年施政報告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1.23 澳門日報 第C06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舉行以“2019年度《施政報告》評議”為主題的時政沙龍座談會,就明年度《施政報告》進行討論,為完善特區政府施政工作、落實特區發展規劃目標建言獻策。

20181123001

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全面推進特區發展

  有與會者指出,2019年度《施政報告》以“把握機遇,均衡發展”為主題,伴隨各種機遇的到來,政府應進一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讓社會各界能夠迅速把握發展機遇,結合自身所長,推動特區發展。有與會者認為,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於一直為人詬病的“法律滯後”問題,必須提高立法的質量和效率,按照先後緩急加快推進,使法制建設能更有效配合澳門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步伐。
  有與會者表示,樂見《施政報告》在環保工作上著墨較多,政府應加快落實有關工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於政府明確表示重開經屋申請,並能夠提供約4,000個單位,有與會者認為這是《施政報告》的亮點,建議政府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分配機制,回應市民迫切訴求。

解放固有思維  融入國家發展

  有與會者認為,本次《施政報告》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新元素”,將為本澳養老、教育、青年工作等帶來新的發展方向,能夠讓更多市民從大灣區發展的過程中受惠。隨著大灣區建設的提速,政府應加快推進大灣區交通基建互聯互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有與會者指出,面對當前國內外形勢出現的新變化,政府和社會各界須解放思維,提高執行力,才能取得新發展。明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研究與大灣區城市互派公務人員交流學習,與會者對此表示認同,並期望政府公佈更多相關資訊,擴大互派公務人員的交流層面,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配合大灣區發展。

評估青年工作成效  訂定預期目標

  對於政府新推出的“澳門青年灣區實習計劃”,有與會者指出,政府應為青年提供在當地就業、生活等配套措施,建議在實習開始前訂定預期目標,提高實習成效,讓實習計劃得以持續發展,避免流於表面。有與會者認為,政府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及,將不斷優化現有的青年培養計劃,明年啟動第二階段“千人計劃”,發掘和儲備更多優秀青年,與會者對此普遍表示認同,並建議政府及時評估“千人計劃”成效,總結過去經驗,更好地開展第二階段工作。

發策中心時政沙龍談政府施政展望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1.06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因應特區政府即將發表新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了專題時政沙龍,與會者均各抒己見,內容主要圍繞政府總體施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為特區未來一年的施政建言獻策。

20181107001

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有與會者指出,明年將迎來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特區政府既要檢視過去施政工作落實情況,在新一年度的施政工作中揚長補短,提高施政的水準;同時,亦應聯同社會各界,共同全面總結澳門特區成立以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和發展經驗,說好澳門故事,在鞏固發展基礎的同時,為制定未來發展策略提供參考,為迎接下一階段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推動產學研結合,把握大灣區機遇

  有與會者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澳門作為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積極參與其中,並為大灣區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一方面政府應從政策層面,着力推動和鼓勵居民以更開放的思維,裝備自己;另一方面,居民和企業亦應自強不息,積極創新,主動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投身大灣區建設。
  有與會者認為,創新科技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政府應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助力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同時,為促進居民更好融入大灣區的生活和就業發展,建議政府主動整合大灣區各類信息資源,構建平台和渠道,便利居民了解相關資訊。

明確人才培育路徑,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有與會者指出,政府應更充分地整合資源,深化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明確人才需求的清單,明確人才培育路徑,全力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同時,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為本澳院校師生提供更舒適的教育環境和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在加強青少年的培養工作方面,政府應加緊推進,推動學生深入認識和學習祖國與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歷史傳統和現代文化。有與會者亦提出,可考慮為在職教師開展更多境外進修計劃,藉此擴闊教師國際視野,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助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提質。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0.17 澳門日報 第B01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主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人士普遍肯定特區政府在颱風“山竹”襲澳期間一系列的應對工作,並就提升管治能力、優化合作機制、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完善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本澳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1025001

提升管治能力 完善協調機制

  有與會者認為,無論是社會的發展還是災害的發生都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區政府應對“山竹”的工作值得肯定,未來應不斷提升管治能力,特別是完善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從制度層面加強協作,並持續進行經驗總結,不斷優化工作方案,使預防和應對工作更加規範化、常態化,從而高效、有序地提升本澳防災減災的能力。有與會者表示,通過區域合作有助減少災害帶來的影響,建議政府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協調開展各方共贏的防災減災工作。

建立合作機制 匯聚社企力量

  有與會者表示,特區政府在“山竹”襲澳前主動聯繫民間社團,組織義工參與救災善後工作,有效地發揮了政社合力,值得讚許。為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建議政府與社團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在災害發生前明確彼此分工,以便災後迅速開展善後工作。同時,政府亦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構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提高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20181025002

加快落實防災基建 實現標本兼治

  有與會者指出“山竹”襲澳期間,內港、路環等低窪和沿岸地區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共設施被毀,一些商戶損失仍然嚴重。故建議政府必須加快落實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的建設優化工作,從根本上緩解問題,並且研究在城市規劃、都市建築、樓宇設計等方面作出更前瞻性考慮,從多個方面提升城市的防災能力。

加強防災減災教育 提高居民意識

  有與會者認為,近年澳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正逐漸提高,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從小做起,向廣大居民宣傳防災減災的重要性,並就自然災害的應對制定一套具體指引,提升居民的意識和能力,藉此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81025003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特區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05 澳門日報 第A02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特區防災減災工作”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完善協調機制、加強防災教育、優化信息發佈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091001

完善協調機制 提升政府執行力

  有與會者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重在特區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去年“天鴿”風災為例,風災後政府救災工作進展緩慢,部門協調效率偏低,部分地區長時間缺水缺電。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理順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和權責,完善協調機制,提高自身執行力。有與會者表示,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需要區域間的協調,建議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完善防災減災的工作指引。
  有與會者表示,重大災害發生時,特區政府應主動組織社會各界和企業的力量,共同做好民防工作。建議特區政府統籌社企共同開展民防工作,通過建立互動交流平台,收集和發放災情信息,提升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優化信息發佈機制 促進社企合作

  有與會者認為,災害發生時或會出現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教育居民辨別信息的真偽性,引導居民從可靠的渠道獲取信息。去年“天鴿”風災期間,特區政府和民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一方面,政府未能及時發佈準確的信息;另一方面,民間流傳大量未經證實的消息,導致謠言“滿天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穩定。建議特區政府完善信息發佈機制,確保信息發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居民能及時得知災情的準確信息,藉此杜絕一切不實的傳言。
  有與會者認為,居民選擇相信謠言是基於社會缺乏準確的官方信息,這突顯了特區政府及時發佈官方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應通過優化信息發佈機制、增加信息發佈渠道,以有效遏止謠言的散佈。有與會者續指出,對於在災害發生期間發佈不實言論的人士,應就相關行為負上責任,引以為戒。

加強防災教育 提高民防意識

  有與會者指出,過去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自然災害的預防意識相對薄弱,發生重大災害時往往未能及時作出有效應對,釀成更嚴重的災害影響。建議特區政府對居民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宣導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學校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加防災演習機會和次數,藉此提高廣大居民的民防意識,使防災減災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80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