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10.17 澳門日報 第B01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日前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為主題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與會人士普遍肯定特區政府在颱風“山竹”襲澳期間一系列的應對工作,並就提升管治能力、優化合作機制、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完善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提出建議,為本澳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1025001

提升管治能力 完善協調機制

  有與會者認為,無論是社會的發展還是災害的發生都對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區政府應對“山竹”的工作值得肯定,未來應不斷提升管治能力,特別是完善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從制度層面加強協作,並持續進行經驗總結,不斷優化工作方案,使預防和應對工作更加規範化、常態化,從而高效、有序地提升本澳防災減災的能力。有與會者表示,通過區域合作有助減少災害帶來的影響,建議政府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協調開展各方共贏的防災減災工作。

建立合作機制 匯聚社企力量

  有與會者表示,特區政府在“山竹”襲澳前主動聯繫民間社團,組織義工參與救災善後工作,有效地發揮了政社合力,值得讚許。為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建議政府與社團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在災害發生前明確彼此分工,以便災後迅速開展善後工作。同時,政府亦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構建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機制,提高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20181025002

加快落實防災基建 實現標本兼治

  有與會者指出“山竹”襲澳期間,內港、路環等低窪和沿岸地區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公共設施被毀,一些商戶損失仍然嚴重。故建議政府必須加快落實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和市政設施的建設優化工作,從根本上緩解問題,並且研究在城市規劃、都市建築、樓宇設計等方面作出更前瞻性考慮,從多個方面提升城市的防災能力。

加強防災減災教育 提高居民意識

  有與會者認為,近年澳門居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正逐漸提高,建議特區政府應進一步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從小做起,向廣大居民宣傳防災減災的重要性,並就自然災害的應對制定一套具體指引,提升居民的意識和能力,藉此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81025003
 

發策暑期實習育政研人才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25 澳門日報 第B05版:澳聞

隨着社會急速發展,澳門對於年輕一代的薪火相傳工作非常殷切,特區政府亦提出“人才建澳”的重要戰略。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秉持“融匯社會意見,以服務整體社會為己任”的宗旨,積極建言獻策,重視人才培養。為此,發策於一五年起開始舉辦暑期實習生計劃,不但希望將其過往在社團人才培養的政策建議具體落實,同時也致力探索一條訓練本地政策研究人才的道路。

師友伙伴研究政策

  二○一八暑期實習生計劃,已於本年七月至八月期間舉辦,在經過一系列的面試輪選後,共有十名分別就讀於本澳、內地、台灣及海外高校的澳門學生參與。實習內容主要包括撰寫研究報告、每日新聞輯錄、撰寫時事短評、課程培訓和參觀拜訪。其中,課程培訓內容涉及澳門基本法、智慧城市、區域發展、人才培養、文化保育及博彩業發展等議題。安排參觀拜訪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通過講座交流互動方式,加深實習生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了解。此外,實習計劃設有“師友伙伴”制度,每位實習生配對一位導師作為其師友伙伴,並在導師帶領下完成研究報告,引領實習生在學習態度和專業上的成長。今年研究報告主題涵蓋:澳門科技創新、醫療人力資源發展、中葡平台建設、灣區城市求學需求、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政策制訂及政治營銷策略等主題。
20180927001

深入思考社會問題

  本年實習生們對於是次實習有不同感想,就讀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李同學表示,除了能學習到自己專業範疇以外的知識,也令她產生了想要更加了解澳門、關心澳門的動力,年輕人主動參與社會建設的意識和心態,也是現在澳門十分需要的。來自清華大學社會學專業的岑同學認為,學習蒐集資料技巧、撰寫會議記錄,養成每日讀報的習慣,所有事情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需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來自台灣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陳同學表示,通過實習讓同學們不斷思考及正視社會問題的成因和影響,同時要盡公民義務,積極參與及監察公共事務,共同為建設澳門貢獻力量。
20180927002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新址啟用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自1997年成立,如今已過二十載。適逢中心成立二十週年,基於中心可持續發展之考慮,迎來新址啟用,以為更好地推動會務發展,應對社會發展之所需。

20180921001

        與此同時,新址啟用標誌着中心迎來嶄新的發展空間,穩步邁進新里程。

20180921002

        中心已於2018年09月17日(星期一)起正式遷往澳門慕拉士大馬路218-A澳門日報大廈19樓D座新址辦公,敬祈舊雨新知繼續支持與愛護,謝謝!

20180921003

發策時政沙龍討論特區防災減災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9.05 澳門日報 第A02版:澳聞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於日前舉行時政沙龍座談會,會議以“特區防災減災工作”為主題,與會人士分別就完善協調機制、加強防災教育、優化信息發佈等多方面提出觀點和建議,共同為推動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工作建言獻策。

2018091001

完善協調機制 提升政府執行力

  有與會者認為,防災減災工作重在特區政府部門之間的協作,以去年“天鴿”風災為例,風災後政府救災工作進展緩慢,部門協調效率偏低,部分地區長時間缺水缺電。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理順各部門之間的職能和權責,完善協調機制,提高自身執行力。有與會者表示,防災減災工作的開展需要區域間的協調,建議加強與鄰近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完善防災減災的工作指引。
  有與會者表示,重大災害發生時,特區政府應主動組織社會各界和企業的力量,共同做好民防工作。建議特區政府統籌社企共同開展民防工作,通過建立互動交流平台,收集和發放災情信息,提升防災減災工作效率。

優化信息發佈機制 促進社企合作

  有與會者認為,災害發生時或會出現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言,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教育居民辨別信息的真偽性,引導居民從可靠的渠道獲取信息。去年“天鴿”風災期間,特區政府和民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一方面,政府未能及時發佈準確的信息;另一方面,民間流傳大量未經證實的消息,導致謠言“滿天飛”,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穩定。建議特區政府完善信息發佈機制,確保信息發佈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居民能及時得知災情的準確信息,藉此杜絕一切不實的傳言。
  有與會者認為,居民選擇相信謠言是基於社會缺乏準確的官方信息,這突顯了特區政府及時發佈官方信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應通過優化信息發佈機制、增加信息發佈渠道,以有效遏止謠言的散佈。有與會者續指出,對於在災害發生期間發佈不實言論的人士,應就相關行為負上責任,引以為戒。

加強防災教育 提高民防意識

  有與會者指出,過去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自然災害的預防意識相對薄弱,發生重大災害時往往未能及時作出有效應對,釀成更嚴重的災害影響。建議特區政府對居民加強防災減災教育,宣導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學校推廣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增加防災演習機會和次數,藉此提高廣大居民的民防意識,使防災減災逐漸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8091002
 

澳宜把握灣區變化促發展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深學者倡“雙轉型”推動多元經濟

澳宜把握灣區變化促發展

        發策大灣區座談會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以“把握灣區變化之機遇”為題發言。

        他指出,澳門要打灣區品牌,擴發展空間,建議設立大灣區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大灣區垃圾處理新能源公司、大灣區綠色金融投資基金、大灣區跨境金融資產交易平台等,未來,可多與內地各省市就綠色金融上合作,由澳門起步探索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

        郭萬達表示,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前瞻看,大灣區將更加重視開放及港澳作用,實體經濟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亦相繼被重視。

20180710001

六大變化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一流灣區的基礎條件,包括經濟高度發達、創新資源集聚、生活環境優質、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區域發展格局功能明確。同時,有六大變化的機遇,包括城市之變,即獨立城市向城市群、都市圈轉變,空間投資機會相應加強,還有經濟之變、創新之變、設施之變、空間之變、要素之變。

        他特別針對澳門提到澳門之變,指出要強化澳門的國家地位和功能,應做好“一中心、一平台”,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包括自由港、葡語國家資源。

20180710002

        同時,要積極推動澳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例如拓展外部發展空間、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吸引和利用專業人才和高端人才,並與澳門優勢資源“嫁接”,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發展。也要為澳門青年創造更多創新創業機會,解決灣區內的國民待遇問題。

        澳門也要朝着“雙轉型”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包括推動澳門旅遊休閒產業高端發展,構建旅遊大數據平台,推動實現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打造會展品牌。發展特色金融也是要素之一,例如發展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等。

        此外,與灣區內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中醫藥產業的質量控制基地和交易平台。也要建立中葡文化交流平台和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興產業,利用獨立關稅區優勢,成立跨境電商企業。

梁司:找準灣區重點合作機遇

本文已刊登於 2018.07.02 澳門日報 第A03版:澳聞

做好準備練好內功  搭上國家快車

梁司:找準灣區重點合作機遇

        澳門發策大灣區座談會上,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以“澳門視角”為題,分析粵港澳大灣區下澳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梁司長認為,大灣區城市各有特點和優勢,澳門需要根據各城市的特點,結合雙方優勢,找準澳門與各城市的合作重點。無論政府、企業、個人,都需做好充分準備,練好內功,裝備自身,提升競爭力。

20180706001

正確處理五關係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建立高層次協調機制與發揮各方積極性、保留各自制訂切合實際的規劃和政策措施的靈活性之間的關係;

        二是深入融合、實現共商共建共享與保持各自固有的優勢和特色、兼顧各方不同利益之間的關係;

        三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與精準發力、發揮各方獨特作用之間的關係;

        四是鼓勵創新驅動、開發新產業新業態與保持傳統產業的優勢和特色、推動傳統產業創新及提升之間的關係;

        五是重視大型企業和機構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與兼顧中小企業、專業人士和青年人參與、為廣大居民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機會創造平台之間的關係。

發揮所長增競爭

        澳門將根據灣區所需、澳門所長,在大灣區重點發揮好幾方面作用:

        一,發揮澳門精準聯繫功能,為大灣區構建對外交流的平台。發揮澳門歸僑僑眷資源優勢,特別利用澳門精準聯繫內地與葡語系、歐盟及東盟國家的優勢,助力大灣區“走出去,引進來”。

        二,發揮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優勢,與大灣區打造世界旅遊休閒目的地。發揮旅遊管理、教育和培訓資源及優勢,加強建設旅遊教育培訓基地,與大灣區城市加強旅遊職業教育合作,提升本區區域旅遊服務水平。

        三,加強中醫藥產業合作,與大灣區共同開拓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國際市場。澳門將發揮與葡語國家及歐盟特殊關係的優勢,加強與大灣區中醫藥科研、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健康服務等方面合作。

        四,發揮澳門中西文化交往歷史悠久的優勢,與大灣區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合作。加快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大灣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葡語國家文化交流和合作。

20180706002

完善法律提效率

        無論政府、企業、個人,需要做好充分準備,以迎接挑戰。政府要加快管理制度創新,完善法律法規,提升行政效率,推動智慧政府建設。公務員更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和思維;業界要以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銳意開拓的思維,包括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開發新產品;社會各界都應把握時機,積極進取,不斷自我增值。特別是青年人,作為社會未來的棟樑和希望,更應具有創新的精神,要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生力軍的作用。

        此外,澳門要在過去與大灣區城市合作的基礎上,增強彼此了解,特別加強法律、管理制度和政策差異的了解,加強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的了解。同時,要認真貫徹“開放”和“創新”的理念,努力發揮澳門的優勢,與灣區城市合作打造高端的開放和創新平台。

        澳門應緊緊把握機遇,搭上國家發展的快車,提升廣大居民福祉,特別是為專業人士、青年和中小企業提供發展空間和機遇,努力讓澳門廣大居民都可分享到大灣區發展的成果。

深層思考發展路

        另外,梁司長在會上亦憶述早前考察葡萄牙和巴西期間,指出當地政府和商界對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相當感興趣。由此可見,澳門的存在已不止本身的經濟價值,社會各界要深層次思考澳門往後的發展路向。他亦提到,面對內地各城市的人才爭奪戰,本澳要膽子夠大,思維開放,不能只蹉跎於小細節位,政府、業界以及培訓機構應多思考發展;否則慢半拍,本澳的競爭力就會落後。

20180706003